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松树下的遐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0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这样告诉我:松树是会开花的,是春天时松树枝抽出新芽时的花骨朵。我从此知道了松花。松花又称之为松黄,远看去就像松枝叶丛中插的一枝枝笔,故又称之为松笔头。如果不仔细辨认,常常会把松树的呈黄色的球果与松花搞在一起,闹出笑话,我就有过这么一次。

记得那年夏在黄山的情人谷附近游览,休息时忽然看到山角有几棵松树在斜阳中傲然挺立,从绿叶中闪靓出黄澄澄的小团团,便把它们当成了松花,在照相时还向旁边卖竹笛的小姑娘求证。卖竹笛的小姑娘朝我笑了笑说:“半个月前你说这话是对了,但现在不是,这松树刚开完了花,这是它们刚结不久的嫩果。”我听了顿时脸发红,悔恨缺少生活的实践经验,错把松果当松花。

(一)

在生活中,虽然是五针松名贵,但大多数人还是知道五针松的松花和松果长什么形状的。盆栽的五针松也会开花,花如小指,毛茸茸会结果,特别是当松果被自然破开后,会看到我们日常爱吃的松籽,这些松籽如同玉米粒大小,而包裹它们的称之为松塔,我在植物园见过的最大的松果比我的拳头还要大。

松树开花其实很神奇的,它们之间的长相也是有区别的,长短和大小和五针松的不一样。十年前的年初夏,我在喀纳斯湖的月亮湾一带采风游览。那儿的山上山下大多是松树,且树上开满了花,那花蕾是嫩绿色的,大多像中手指头那么大小,花的蒂上还带一撮松针,似有一箭射出花的姿容。这些松树花和别的地方有点不一样,显得独立骄艳。它们久经风霜,在苍翠中藏着青春的气息,伸出的松枝条虽然显得比较松散,但坚强有力。它们长在山脚边,昂起的枝头几乎搭在山道的石崖坡上,站在高处弯腰时触手可及。

从导游口中知道:喀纳斯湖附近的松树大多是西伯利亚的落叶松,又叫做为新疆红松,它们只适宜生长在阿尔泰山脉和喀纳斯这样纯净的地方,是喜欢静僻的不怕寒冷的张扬大气的一种松树,其叶系簇生,给人有一种壮实粗犷的感觉。

走近细看松花,只见花的形状是呈球形和苞米形的,那些花有浅绿色和紫红色的两种,至于为什么就很难解释,大概与天气的冷热有关,此花看似淡雅,其实很有美感。据导游介绍:这些松花是在春季长叶的同时慢慢形成,一到初夏正式盛开。直到八月苞鳞才生籽,到了九和十月份,在天气转凉中苞鳞会自然炸开,这时里面就会跳出一粒粒芝麻大小的籽,似带着小翅膀般的蹦出来,很像江南的凤仙花的果籽自然开裂,又像蒲公英的花,会在风中飘动起舞,随山风飞到附近的山地落下。这些种子经雨露滋润,在山沟和山坳里长出新芽。松树生长的这一个过程是艰苦的,它们还要经受野鸟和野兽们的欺侮和残踏,但它们活得很完美,可惜我们是蜻蜓点水,我没有看到这一道完美的系列风景,但导游的话是真的。

遥看那山头和山脚边的松,我信。我于是便想,那些松树扎根在山崖石缝里,要是没有风雨洗礼的催生作用,也许它们是不可能萌芽生长的,也不会有傲寒的野气,它们至所以坚强不屈,是它们经受披风露骨的煎熬,是和忍受痛苦磨练是有密切关系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小树,真不知要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二)

松树的种类极多,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近百个品种,在我国就有红松、油松、白皮松、五针松;还有屹立名山上的黄山松、庐山松、华山松、泰山松、嵩山松、长白山松等等,它们立足山崖峭壁,不怕风雨吹打,不怕冰雪压顶,向人们讲述着所有的坚韧和不屈。面对它们,我们就会懂得什么叫做伟大与永恒。见的松树多了,对松树的理解也就渐渐开始加深了,自然对松树的外形、内涵和寓意有了自己的见解,对松树的那份感情也就愈加难以割舍。

如果喜欢松树,那么就应该到它们的旁边多加体验。置身松林树下,那浓郁的松油的清香会有悠悠醉人肺腑的感觉,到松林中赏景,醉卧在树下,成就一段今生今世难以忘怀的仙境般的童话感觉那是必须体验的。

如果夏日游山,炎炎烈日下就会酷暑难忍,爬山途中,累了可以找一处松林,铺一块塑料毯躺在松树掩映的树下,或坐或立,喝矿泉水或啤酒,开几听罐头食品就会觉得自己处在幽幽的风景之中,听听鸟鸣,看看树上蹦跳的小松鼠,看那降落伞似的尾巴,那种炎热中的浮躁会自然散去,即使还有烦恼,也会烟消云散,伴随的就是舒适恬静和怡然自得。

看看松树苍翠的绿,思绪也会随之飞翔。站起来抬起头,令人羡慕的绿又会在林中的涛声中一起涌动;如果在松树下体验一下林中的雨景,那真是一种惊奇,那沙啦啦的刷刷刷的雨声,如海潮在叶面前游动和卷起,傲立的松叶,似在过滤那些天水,然后滴到地上,这些都是夏日里如诗如画,似歌似曲的美丽风景。

冬天,当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枯萎了,如果走近满山的松树,迎着寒风,看到的是绿色点缀着荒凉中的山丘与沟壑,在一片片的绿色映衬下,就会想起生命的绿是多么的灵动,会情不自禁对松树产生一种敬畏和爱恋。

如果遇到下雪,你会见到漫无边际的雪在林上空飞翔的美丽景色,这时,附近的所有枯黄的草木都被大雪覆盖了,惟有松枝的叶还在透露出星星点点的绿,它们与天地一色的白雪相互拥抱,正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似入仙境之感。

(三)

松树是苍劲挺拔,饱含风霜的生机勃勃的植物。因此,自古以来,人们视松为长青之树,古代人把长寿之说比作松,赞美松的长生不老,并赋予其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人们爱松,赞松,写松、画松、颂松,已经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雅兴。松又被视作祈盼青春永驻和健康长寿的象征物。我国年画上的老寿星图;松鹤图;松、竹、梅三杰图,都突出了松的精髓。真是历久常新,年年复青。

在古人眼里,松树永远是常青的植物,是生活中的宝贝。比如以松树酿酒,可以品出松之精华,据说喝了这样的酒能够像松树一样常葆青春。因此,以松酿酒,常饮松酿,就成了唐代以来人们的保健之举。历史上凡是用松料酿制的酒,大多称又为松醪酒。

松树上的松花是松树一身的宝中之玉,是养颜美容的天然佳品。相传古代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唐代有一户人家伴山而居,近村的山旁都是青松。住户们取水的一口井就打在山脚边。每年春暖花开,松树返老还童,浑身开满了松花,这些松花经山风扬动飘人井中,融入水中。村里的姑娘媳妇们饮了此水,都变得俊秀美丽了,后来终于找到其原因,原来是井旁常年有松花粉落入井中,人们喝过有松花粉的井水,体内便增强了免疫和美容功效,故村里美女颇多。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足以证明松花的真正作用了。

所以自古以来,松花受到特别的宠爱,以松制酒的故事多多。松树的各个部分均可酿酒,如松花、松叶、松节、松脂、松皮、松根等。松树浑身是宝,由此则有了松花酒、松叶酒、松节酒等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们对酒当歌,抒发情怀,留下了吟唱古松的不朽诗篇,这在唐人诗中也多有反映。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宋代苏东坡的“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等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松花粉的奇特妙用。李商隐是一位很爱喝松醪酒的诗人,他在《复至裴明府所居》诗中说:“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酒烦襟。”罗隐的《官池秋夕》诗道:“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耐尔何。”由此看来,饮松醪酒在唐代早已成为诗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

松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历代药膳中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记载有“食治学”,并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富有哲理的阐述,奠定了中医学的医学理论。

松花还有祛风、益气、燥湿、消肿、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主治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对动物咬伤、夜盲症也有效好的疗效。但服用时需要有中医开方,做到药到病除,有针对性。

汉《神农本草经》“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唐?《新修本草》讲“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本草纲目》指出“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所以,松花是一种珍贵的高级营养食品原料。李时珍认为:“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

每年二三月间,南方的花蕊抽长,松花粉系淡黄色的细粉,质轻易飞扬,用手抚摸有滑润感。细闻,它也有微香,似有一滴香水被渗到水中再浮出的感觉。在松花中,马尾松的松花是味香清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矿物质,钾、镁、硫、锰、锌、铁的含量最多;含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硒元素、酵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调解生理机能的激素、酶及生物碱等,成为人们保健的所需,也是中药的瑰宝。

(五)

我小时候总以为松树是不开花的四季常青树,只知道它们生长在山顶和悬崖峭壁上,是八千里风暴吹不倒的英雄,是树中的高龄长寿树。曾经的敬佩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都有过完美的颂扬,但不知道它们还有如此的价值;我赞美它们和竹、梅是凌寒中的三杰,是四季的常青和骄傲,但我不知道那个笔状的东西就是它生命诠释的花朵,是它的精髓之本,这实在是一种无知与遗憾。

松树的花是沉默的,谦虚的,不张扬的。它们恋着大地,恋着高山,恋着悬崖,任何时候都甘愿把爱刻在山顶四季的岩石上,写在每一片身旁飘过的云朵上,从来不因为有人赞美了就把四季的风餐露宿的故事讲给雄鹰听,所以它们的品格是高尚的。

啊!我要向松树致敬,请百鸟为它歌唱,请云朵为它跳舞,请溪流为它写诗,请瀑布为它作画,因为山野的所有美丽,都是因为有了松树花开的身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11-16 08:58 , Processed in 0.0745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