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841|回复: 0

《周氏太极图》渊源追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6 15: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氏太极图》的来源是指北宋周敦实的著作《太极图易说》中的《太极图》而言。因周敦颐历来被称为“理学开山”,所以当今多数学者皆谓《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是当前宋明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所谓“源流”问题应该分作“来源”与“流变”两个问题。就《周氏太极图》的流变而言,有朱熹改造之图;有见于《正统道藏·周易图》之图;有见于杨甲《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之图;有见于朱震《汉上易传卦图》之图。究竟《周氏太极图》的原貌是何等样子?这是我们应该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与《易通》二书中的文字予以考证明白的问题。显然,只有把《周氏太极图》的原图考辨明白,方能进入考证其“来源”及分辨其属性等课题。

在我国历史上,虽北宋与南宋皆是赵家的天下,然于儒道门户之争的水平却有所不同。唐代帝王奉老子李聃为祖宗,并以考《老子》取仕。持续至北宋时期的儒者们仿佛并不讳言《老子》、《庄子》等道教典籍中的概念和命题。即使是北宋五子也是如此:如邵雍曰“老子,知《易》之体者也”、“无极之前阴含阳,有象之后阳分阴”、“《老子》五千言,大致皆明物理”①;周敦颐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之真”②;二程曰“庄生描述道体之语,尽有益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老子》言甚杂,如《阴符经》却不杂,然皆窥伺天道之未尽者也”、“老子曰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当无为而以无为为之”、“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不一则二三矣”③。但是,时至南宋偏安一隅道教绝后开展之际,儒道间的门户则进一步趋向清楚。以“鹅湖之辩”陆九渊执“无极”概念出于老庄而批判朱熹为例,则知此时儒道间的门户之见已深。正由于如此,朱熹为树立其理学零碎的需求,就必定要对有着道家思想渊源的《河图》、《洛书》、《后天图》和《太极图》等停止变革。以《周氏太极图》为例,假如我们把经过朱熹变革后的图当作周敦颐原图而去考证其渊源,就不能得出明白的结论。也正由于如此,我们就十分有必要把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弄清楚。上面就试为考辨之。

一  《周氏太极图》的流变

二程曾虽受业于周敦颐,并得《周氏太极图》之传,但是他们却不随便把《周氏太极图》公诸于世。直到南宋初期,朱震向朝廷进献其易学著作时,方在其《周易图》(先人更名曰《汉上易传卦图》)中列有《周氏太极图》(见图一)。

《通志堂经解》本与《四库全书本》所列《周氏太极图》迥然不同。值得留意的是:二图第二层图式下方皆是“动阳”二字(自右向左读,与“万物化生”同),只是前图“动阳”二字之外加一椭圆形圈。又二图皆为四层图式,上一○为“易有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二层彩色相间图式为“是生两仪”(“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三层五行“分土王四季”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图式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四层“万物化生”图式为“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相错为六十四卦,“二气交感,化生万物”)。通观此《太极图易说》中之插图,是为注释《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之义而画。观其图之四层形式,是遵照《老子》“道生一,终身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来(正好像邵雍“老子,知易之体者也”之见)。上一○为“道生一”,二层为“终身二”,三层为“二生三”,四层为“三生万物”。“动阳”二字标于二层图下之“子”位(即邵雍所谓之“天根”处),是遵照古人“阳生于子”之说,“阳”之生不是“阳”自身之动(所谓“阳动”),而是《太极图易说》中所谓“太极动而生阳”,所以“动阳”二字就是“太极动而生阳”的缩写。上方“阴静”二字却与古人“阴生于午”之说有所分歧,亦与《太极图易说》中所谓“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说分歧,这就是我们要于上面议论清楚的题目。

二  《周氏太极图》的内涵

通观北宋时期的易学著作,普通皆遵照汉儒之说,把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当作四象,而且少数人视“太极”为一气。无人以“彩色之位”替换卦爻的本来符号而作易图,更无人以阴阳爻画的组合为“四象”。至于以彩色图画表示“阴阳”,本朱熹说则有杨时(龟山教师,二程弟子)“画个圈子,用墨涂其半,云这便是易”④,而《周氏太极图》第二层图式中的彩色弧型半圈,就是以之表示太极“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本意,,表示太极“是生两仪”(还没有到“四象生八卦”的境地,所以不能看作是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周敦颐《太极图易说》是为了注释《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之义而作,其注释文字当然要盘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段文字而展开。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⑤,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⑥,也是以“太极”为一气之有。周敦颐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也是以“太极”为一气之有。有动有静之“太极”当然不是一理(理不会自消息),必定是一气。既然“太极”有消息,因消息而生阴生阳,则“消息”就不是指阴阳的消息而言。《易通》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所生阴阳亦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太极图》第二层图式就是表达这一层意义。假如把“太极动而生阳”、“静极而生阴”的意义表达在图中,“太极动而生阳”就可缩略为“动阳”;太极“静极而生阴”就可缩略为“静阴”,这就与周子《太极图易说》文字有合。把“动阳”二字标于图下“子”位,“静阴”二字标于图上“午”位,方与汉儒“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有合,亦与周子“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说有合。既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意,如此方与《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几者动之微”、“知几其神乎”之义有合,亦既是周子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之意。邵雍“无极之前”与“有象之后”说亦是夸大太极动之微生阳似有而未有之际,此所谓之“几”(动之微)即在“子位”,“太极动而生阳”,似动而未动之间,则生“微阳”,如此则知其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亦是指“太极”之静态而言,并非指“阳”之“微动”。阴阳为形而下者,是“太极”所生之两仪(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以物言之则为天地。其消息是“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的物态,与“太极”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神态一模一样。

周氏太极图”应指周子所画本图而言,既然有《太极图易说》的文字,则这些文字就必定是为注释《太极图》而写。《周氏太极图》的外延该当与周子《太极图易说》的文字符合,这就是我们要考证其原图真貌的理由。明了周子建图立说的外延之后,我们就能够进一步议论《周氏太极图》原图终究是个什么相貌这一题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5-1-6 13:06 , Processed in 0.0777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