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755|回复: 0

正一派授籙傳度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1: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錄天庭 有權召遣天兵天將   龍虎山天師道的授籙傳度歷史悠久,遠在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祖天師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建傳籙壇,逢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升壇傳度授籙,弘揚道教,開創了龍虎山天師道升壇授籙傳度的先例。 授籙的目的和作用
   何謂授籙?據道經載︰授籙者,承師授予之符籙也。道家弟子受道必先授籙。按符籙是道家之秘笈,古時凡奉道者,皆常佩之。故後人道者,均須授籙。籙有何作用呢?據道書解釋說,各種籙都有神靈、授籙之後可召請,以治精鬼,消滅災禍。做什麼道場需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就用什麼籙,請出籙中吏兵(即天將)給予效力。
   作為正一派道士必須授籙。不授籙就不能作道場法事,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三洞修道儀》說︰受正一法籙方可為人章醮。因為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的佑護。授了籙才算進入道階,名錄神真之境,成為真正的道士。
   授籙不僅使正一道徒取得職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憑證。同時,也為授籙的道徒制定了規範他們行為的準則。籙生通過授籙,必須勤進修行,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積功累德,摒除是非邪惡之念,以不辱師教。否則,諸神將降罰於其身。
   授籙傳度中的有關事項
   現在根據龍虎山天師府與中國道教協會有關規定,海外道徒要求到祖庭天師府授籙,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道教師承法派,拜師入道三年以上;
   2)有一定道教的教義、經典知識和行持齋醮科儀規範的能力;
   3)信仰虔誠,品行端正,威嚴整潔,持守道教規戒;
   4)擁護祖國統一,熱愛道教。否則,就不能授籙。
   授籙品級。根據《天壇玉格》(相當於詮敘部門的級別條例,從一品到九品,有正有從)有關規定,法籙分五級︰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六、七品銜頭)
   2)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
   3)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三品銜頭)
   4)加陞「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二品銜頭)
   5)再陞「上清大洞經籙」(此正一品銜頭,屬天師真人職銜,一般不外授)
   授籙科,從二千年起規定每年於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在天師祖庭天師府集中舉行一次授籙傳度活動,作為定例。
   授籙職牒內容。職牒(亦稱籙牒)是天師祖庭嗣漢天師府(萬法宗壇)代天庭頒發給道士的道籍憑證(即任命書),在“任命書”裡。天師賦予道士執法權力和品級地位。其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鄉住址,生辰八字,屬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誠心向道,皈依玄門,要求在天師門下,奏受法職,用以弘道宣化,濟物利人,祈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予以收籙。天師祖庭根據他的要求,申報天庭並依《天壇玉格》的有關規定,奏定受某某經籙;奏立某某壇,某某靖,某某治作為活動點。並當壇串立合同符,分環部券為証(即傳度合同符一分為二,一半貼職牒上給授籙人佩帶,一半在申奏天庭時焚燒)然後授給印、劍、令、旗等各種法器,撥付本命天將天兵,作為護身保衛,勉勵他們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壇、靖永遠駐扎,協助授籙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時,如谷答響,有求必應。並告誡授籙者,勤於修煉,積功累德,虔心為道;不得藉此法牒學習邪教、巫蠱厭魅,上干天亮、罪戾非輕。最後,傳度、保舉、監度大師在職牒上簽名並加蓋法印才有效用。 三皈、九戒、十二願
   在授籙醮儀中,籙生要表示決心,終生專奉「三皈九戒」。「三皈」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元始天尊(道寶)、三十六部尊經錄寶天尊(經寶),玄中大法宗師道德天尊(師寶),簡稱「道、經、師」三寶。「九戒」即︰一者克勤,愛國守法,是念真戒;二者敬讓,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在道場圓滿時,三大師率眾籙生要在祖師面前發十二願,即一願乾坤明索;二願氣象清圓;三願主躬康泰;四願融洽八埏;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籙生受福;十二願正教興行。「三皈九戒十二願」是正一派道士宣誓奉持「清規戒律」的信念和決心的規定方式。
   天師道始盛於蜀,到了第三代天師張魯,曹操封閬中侯,教徒遷往北方,後來,教徒因為社會不安而遷移南方。到了東晉,天師道開始分門別派,在茅山地區魏華存(女)創立「上青派」,又稱「茅山宗」,以陸靜修為首的「靈寶派」又出現,以江西閤皂山為中心,元朝以後,歸入正派。茅山、閤皂山、龍虎山合稱為三山。
   另方面,發展至唐,由於皇室奉子李耳為祖,所以大盛,二十代天師獲唐武宗召見,宋代的崇信不亞於唐代,賜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隋為「真靜先生」,此後天師皆受先生封號。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前向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求符命。
   到了明代,皇帝更加崇信天師道,命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清朝皇帝不奉天師,但民間崇信熱烈。民國成立,國事日非,正一派道發展停滯,一九四九年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赴台,一九六九年羽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5-1-4 09:53 , Processed in 0.0757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