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0

从事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五十年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今年62岁,从十三岁到画店当学徒开始,断断续续干到现在已近五十年了,可以说是开封木版年画荣衰的见证人。传统的开封木版年画艺术事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开封市政府的关怀扶植下,这几年又枯木逢春,开始兴旺起来了。我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社也越干越有劲。现将五十年来我的经历、见闻以及有关开封木版年画继承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解放前开封木版年画行业概况:
开封木版年画销路广、影响大、行销十几个省市。开封市书店街、东、西大街、中山路等主要街道全年营业的大店铺不下一、二十家,著名的老店有“汇川”(东大街东头掌柜宋老三)、“振源永”(东大街西头掌柜宋老四)、“福盛长”(西大街路南掌柜任飞廷)、“天福利”(西大街路北掌柜刘振洲)和大南门里的“隆昌”(掌柜张克文)、“云记” 等。还有一些偏街陋巷里的“背作”(指没有门面营业房,只有两三个人合伙千的作坊)以及那些临时搞几套版闲时印刷,年关时扎摊经营赶赶场的小摊点就不计其数了。
年画以前客商通称为“花货”,本地人叫“码子”,卖年画叫“打码子”。所以开封年画与朱仙镇同根、同源、同风格、同规格大小,而且两地画店的版子相互借用,开封印卖年画的也大多是朱仙镇人。
我从十三岁起到“云记”当学徒。“云记”徒工很多,我们师兄弟前前后后有五六十个。徒工不固定拜师,掌柜按工作需要和个人的悟性分配到作坊上,第一年的徒工只干跑腿搬运打杂活,第二年起徒工开始上案操作,脑子灵的到画坊印画,差一些的到染坊刷纸,大毛、大灶等复杂活要选技术最好的艺人印。我在“云记”染纸、印画、刻版都学过。那里的画坊领作李景运、宋金明和刻版领作张文礼都是朱仙镇技术把 尖的艺人。 常年营业的大画店品种齐全、存版也多,有近千套画版,人员有好几十之多。 我的东家“云记”掌柜刘子云,他的祖辈一直经营年画,他是“自本自东”,最兴旺时有六十多人,店址在中山路中段路东,有四间门面房和四进院。第一进院是他的家属房和库房;第二和第三进院是年画作坊;第四进院是染纸作坊。年画、染纸业都是水中捞财的行业,敬祖师爷葛仙,供奉在前院南屋上。“云记”长年印刷年画,但销售时间只一个半月。每年从农历11月15日挂晃子卖画到年三十结束。是店里生意最兴隆、收入最多的时候了,因此开市第一天挂晃子十分隆重,在14日晚上铺面大扫除,连夜将各款年画摆满货架,店铺整理的内外一新。15日上午掌柜领着伙计燃放鞭炮,将一块扎有红绣球的“晃子”挂出店门(“晃子”类似现在的广告,两面上方写上老店字号;下方一面是门神,一面是灶爷,四周是红木围边,黑底大漆十分漂亮)。这天掌柜还杀猪宰羊,宴请全店人员,作坊大领作也脱下围裙上柜台亲自销售年画。每个店的领作都是技术全面,管理能力拔尖的艺人,全作坊都靠他安排生产,检查质量、解决技术难题,他上柜台销画可以了解顾客对年画的评价和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后面作坊从11月起也是最忙的时候,有时连续十多天每晚加班干到凌晨一两点才让休息,天一亮又要起床接着干,我们个个都累得眼窝深陷,非常辛苦。
开封的画店只搞批发不零售,客户来自开封、商丘、郑州、周口、南阳、洛阳、滑县,濮阳和山东明、荷泽、江苏徐州、安徽界首一带乡邻近县市。小的客户选购十几刀“花货” 用包袱放在肩上背着走;大的客户车装船运十分气派。 画店老板对那些老客户还优惠价格,招待酒饭。掌柜尤其对第一位成交的客户优惠批发,以取个好兆头。年画没有固定价格,售价随行就市。时涨时落,特别是临近年关缺货时,涨得更快,对那些嫌贵不买,缺货后又回头进店购买的客户,还要加价出售,十分刻薄。
画店春节放假四天,初五开工,人员都要到齐,掌柜 挨个谈话,对于得好的伙计多送钱以好言鼓励。并商定今年每月的工钱,表示留你继续干;对那些技术差、要解雇的只送少许钱就打发你当天卷铺盖离店了。年画艺人工资不高,领作每月只三袋面,当学徒的不但没有工钱,而且最怕被开除,凡未满师被赶走者,其它店铺都嫌你是二手货,也不再招聘你了。初五过后,年画作坊又开始工作了。这个月是准备工作,清点库存、整理工具、购备纸张、泡制颜料、洗刷案子。人员也减去了临时工,剩下十多个长年工。他们技术较好,活也不紧了,所以秋夏前画印得也特精心。这时印的画行话叫“伏活”,有经验的客商,每年都提前赶早来店选购这些存放了几个月的“伏货”。这类画经过夏天,存放时间较长,颜色吃人纸内,既鲜艳又厚重,所以画商则以能购到“伏货” 引为快事。
过年后,店面门市不卖画了,继续经营染纸。批量最大的是五色纸(又叫云尖纸)用本毛边或32克油光纸在大案上手工一次刷染,晾干即成。主要供应给“扎社火”(送丧、敬神鬼扎的纸房、纸马,叫社火)和包香、包挂面用;梅红纸,(梅红色,采用60克纸,刷染三遍才能完成)分本色梅红和洒金梅红两种,店面还用它加工印制婚嫁喜事用的“龙凤启”批发出售;用白磅纸双面刷红(共刷染六遍) 印制各款请帖。此外,染统作坊内还拓染黄表纸和红尖纸(用专门的拓染槽)书写春联用的丹红纸和喜联专用的红纸等。开封、朱仙镇等地其它画店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范围均与“云记”。
我在“云记”干了七年后,与师兄谢合彬一起离开了“云记”,我俩合伙在勤农街搞了一年‘“背作”。之后,我自己又单干赶了几年场,店号“泰盛”。解放初期,还刻印过一些新题材的版子在年关时节销售;后因生意清谈停干了。那时“赶场子” 虽然本钱少,画样少,利润少,但我赶一年场,七口之家一年的口粮都有着落了。因为年关家家必贴年画。有的穷苦欠债人家还提前张贴门面表示一已经过年,借此躲避债主讨债。就连沿街要饭的乞丐,也在背篓上贴上一幅小年画。由此可见春节贴年画之盛行景况了。
1961年,开封市付市长王子珍十分重视发展民间美术事业,亲自过问,由市政府拨款在东大街建立了“开封朱仙镇年画社”。社主任是杨东春,我和李广亮、朱永敬等许多老艺人都被吸收入社。河大刘铁华教授、王威教授、朱鸿年,丁云菁等一批美术工作者来社指导,并创作了一批新年画。我们这些老艺人也热情很高,将自己保存的老版子带到社里,但由于“左” 的影响,总被认为是迷信品,很快就不许印卖了。水印新年画则不如胶印年画受欢迎,年画社只办了一年多就因经济措据维持不下去,下马了。我与师兄弟和其他年画艺人一样都改行到纸张、印刷行业,他们现在年岁已高,大多退休了。
二、木版年画的主要分类
木版年画主要分门画和神码两大类,尤以门画为全国最著名。“社火” 采用半印画法专门印制大幅家堂画,一些“背作”小作坊还印制“赶小图”、花纸。包装封等大小殊异的各款木版水印画。这些品种都是长年销售,直接为生活服务的美术品,下面重点介绍门面和神码的应用及特点:
(一)门神画:分大毛、二毛、中台、二边(亦称连头)四种规格。门神题材以“秦琼、敬德”为最多,这类门神规格不同,衣着神态各异,表现手法或繁或简,套色的或多或少,一但神态仍然威严庄重,有“步下鞭”、“马上鞭”、“披袍” 等不下二、三十种。门画又分文武两大类。
l、大毛:品种约有二十多种,供经济条件好、房舍讲究的大户张贴在大门上,有“步下鞭”、“马上鞭”、“歧山角”、“五子” 、“九莲灯” 、“福禄寿” 等,画心尺寸各为63公分长45公分高左右。这类年画刻工精细,印制考究,构图造型炉火纯青,无可挑剔,为开封年画之上品。一张毛边纸只能印单面。而周口、驻马店等豫南以及豫西等地区的“大毛”比开封地区的短窄十多公分。
2、二毛:除重复大毛的画样外,还刻很多戏曲题材。如“长板坡”、“寿州城”、“苟家畦”、“柴王推车”、“对花枪”、“三侠女”等。这类的神以戏中的忠臣义士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为题材,是开封年画最有特色的品种,外地门神画则不多见。“二毛”不但画样多,而且销量大,画面大小约36公分长,25公分宽,一张毛边纸能开三幅,则供普通人家贴于堂屋、厢房等。
3、中台:销量虽不及二毛,但画面内容形式比二毛多,用以张贴在不同房门,如女辈房门多贴“三娘教子”、“天仙送子”、“连生贵子” 等,老人家的房门多贴“披袍”、“福禄寿”、“三星在户” 等,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连升”,儿童居室则贴“五子夺魁”、“刘海戏蟾”、“和合二仙”等。用纸长29公分,宽22公分,为了省纸,常常将印大毛、二毛、裁下来的纸头拼缝印制。
4、二边又叫“扯手”、“连头”是规格最小的单张门面。画面18公分长,24公分宽,每张毛边纸裁为四张,卖时每张两头有画,所以叫“二边”。张贴在单屋门和窗户上。这类门神多为生活贫困人家所用,画的内容丰富,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每幅画就是一个故事,饱含浓郁的中原乡土气息,如我社收藏的“四霸天”、“蝴蝶杯”、“渭水河”、“丁山大 雁”、“状元祭塔”、“风筝计”、“沈万三”、“王小二赶脚” 等艺术风格独特简洁,极富装饰趣味,当为开封、朱仙镇年画中的珍品。
(二)、神码类
1、灶画:规格分大灶、二灶、中灶三种,尺寸的大小近似大毛、二毛和中台。画面构图形式均为上部加“历斗”(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日期对照)下部是“灶爷”,构图对称,形式多样有“双奶灶”、“单奶灶”、“五福灶”、“八仙灶”、“日月灶”、“内倒灶”、“外倒灶”、“红袍灶”、“兰袍灶”、“丹红灶”等等十几种之多,画面十分复杂,画面上有“摇钱树”、“聚宝盆”、“南天门”、“三尊佛”,鸡马牛狗、粮仓农具、五谷果木、男女老少,造型优美,神态生动,是古代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灶画是每个农家必备的、实用生活挂图,贴在灶头上,一日三餐时时观看,并按历斗上的二十四节气日期进行农事活动。每到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家家用麻糖果品等供祭灶,将旧历画撕下焚烧,以示送灶爷上天言好事, 大年三十晚上,贴上新灶画,供上果品,恭祝灶爷下界保平安。不同地区敬不同灶爷,滑县地区认为贴“红袍灶” 会害红眼病,因此只贴“兰袍灶”,而山东东明地区则非“红袍灶”不贴。所以各画店都备有多种款式的灶画供不同地区的画商选购。
2、家堂画:规格分 “大家堂” 、“二家堂” 、“中 家堂” 三种,尺寸如同大毛、二毛、中台。画样品种不多,家家将它贴在堂屋上方供奉,祭奠历代祖先。
3、天神爷:有大天、二天、中天三种,大小尺寸如同家堂画,有“天地全神”、“龙牌天”、“滚龙柱” 等 几个品种,画面上道、儒、佛三教神仙同坐一堂,各家买回去,初一贴在院子内的天爷庙上供奉。反映了中国农民“多神论”的实用功利思想。
4、财神:贴在堂屋的左下方,尺寸如二毛大小,画面有“上关下财”、“文武财神”和“单座财神” 三种。
5、钟道:贴在影壁墙上方或后门上,有“大馗头”、“镇宅钟馗”、“小馗头”、“四馗头”等多种画样和规格。
6、“牛马王同座”、“单座牛王”、“马王”、“场神”和“车旗” 等小幅神码。农家按各自情况选购供奉。如养牛养马人家买“牛马王同座”,单喂牛的买“牛王”,单喂马的买“马王”,贴在厩内。“场神” 要贴在石滚上祈求五谷丰登,“车旗” 则贴在大车车厢旁。并配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对联,以求出车平安。
画店批发年画,将不同品种一律统一按“刀” 论价,计算款项十分方便。现将各个规格每刀的数量抄列如下:大毛12对;二毛20对;中台25对;二边40张;大灶20张;二灶、财爷 30张;大天、大家堂 12张;中天、中家堂 25张。
三、刻版工艺:
(1) 雕刻工艺:
1、刻工工具有;刻刀、文章挫(大、小共有10多把)、“巩挫”(大小三把)、 刮刀、铲刀、敲锤。
2、刻版工序:首先将拼合好的版上(三公分厚双面刨光的梨木版)涂上一层植物油,(麻油、花生油、豆油均可)然后拿到煤火上烘烤(凭经验掌握火候)使油吸入版内,再用滚开水烫去浮油(俗称熟饭,经过这样处理的梨木板刻时才能得心应手), 紧接着用刮刀将板面刮光洁,即可用桨子将画稿反贴在板子上,(画稿用毛边纸或宣纸描画),如果稿子稍稍过大,有经验的刻工在贴稿时将稿子揉成一团再展开,贴于版上,就比原来小一些,不必重画。贴好画稿的板子,晾干后搓去背面纸毛、线条就显现清晰,就可以按样镂刻了。镂刻每根线条都要用好几种刀法;紧贴线条边沿垂直下刀叫“伐”,靠外斜刻一刀叫“支”、顺势向上起刀叫“挑”,再沿着第一刀补刻一次叫“跟刀”。各部分的线条按上述刀法刻完之后应换用大小合适的“文章挫”进行“下空”(又叫定板)和“出渣”了,最后用巩挫“净底”,要求板线一律保持2.5毫米深度,无线条部分的板底也要求平滑;用手抚摸所刻的线条光洁无刺,才算合格。手艺高强的刻工师傅,刻出的版子就像一幅浮雕画一样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技法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因此,画样虽经开封、朱仙镇历代的刻工的不断完善,反复刻制,创造,技术代代相传,一直保持其传统的风格。每个刻工每天都有一定的工作量,论块论套计算完成时间,完不成应会受领作的责罚。
(二)水印工艺:
l、水印工具:即制年画,除需案子外,还需一些特制的工具。如印夹(用70公分长平直的竹子中间破开,中间夹纸,一头用布藤环的“马束”将纸束紧,另一头有一孔洞)、管钉(约 12公分长,突出在案台上插入印夹孔洞中,使纸夹固定在案台上)、夹口砖(固定纸夹用)、颜色砖(盛放颜料盆用)、颜色盆、盘底提刷、刷子(用当地富有弹性和韧 性的荻穗捆扎制成)、 趟子(用棕片捆扎在木把上,分黑趟子和颜色趟子,捆扎松紧要求不一样)、 垫板(调整、固定画版用), 还有托黄卡、托黄板、托黄刷(用倾麻做)等。
2、颜色调制:开封年画颜色强烈厚重,色泽鲜亮透明,早期采用矿物、植物自制颜料,近几十年已经逐步改用品色酸、碱性染料代替。其传统泡制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黑色:先用松烟调水成糊状,让其自行发酵兑水用石磨研磨,再用纱布过滤后存放待用,行话称为“拐水墨”,用时还要对皮胶水,讲究些的水墨色还要加冰糖、加茶叶水,印在纸上色泽乌黑发亮,不起皱。现改用市面上出售的普通墨汁代替。
(2)黄色:先用槐米(本地黑槐) 拌石灰在铁锅上沙焦后再兑水加明矾,在大锅上熬煮一个多小时成槐黄色即可。此色沉着耐看,但加工复杂,一些画店改用碱性嫩黄兑水加胶加粉芡熬煮调制,色泽鲜嫩。
(3)丹红色:用广丹粉兑水在缸中搅拌沉淀杂质,共需用六口缸顺次逐缸沉漂,直到最后一个缸颜色已漂纯正。即可加胶使用。行话叫“漂广丹”,颜色经久不变。后来一些店改用酸性橙加敷料熬制,色泽也很艳丽。
4)绿:从前用生铜刨成铜末,放人潮湿的土布包内,使之生锈发绿,再加敷料熬制过滤后使用。画店后来改用碱性片绿加老黄色、明矾熬制。
(5)青色:传统用葵花紫熬煮,现改用碱性品紫代用。
(6)水红:碱性二红精兑水即可。
(7)苏木红:用红苏木熬煮泡制而成。
(8)石青:土称鬼子兰,用石青粉熬制。
年画是一种消耗品,也只是在春节贴用,俗话说年画三日新,所以印制再好的年画也只保留三五日。民间年画产生的年代和它的制作方法,颜色的泡制以及民间艺人为了降低成本,就地取材等,才决定了它的艺术特色。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到了近代,化工染料的出现和进口。省去了民间艺人繁杂的制作过程。苏木红则由德国进口的大红代替。价格即便宜,配制又简便,且较之传统方法泡制的颜色更加鲜艳亮堂。民间艺人又根据它的特性再添加多种辅料 ,既不失传统之特点,又使年画耳目一新,颇受群众欢迎。
开封民间年画用色中除广丹和苏木红属中药材外,其他均不属含药性。而年画只采用了它颜色的一面,并不采用它药性的一面,从前农村缺医少药,固然也有人将年画中印有广丹(桔黄色)色块的部分撕下了,贴在病患处,但毕竟药性极少,不起什么作用。那种开封年画颜色是用中药材配制的说法,不免有故弄玄虚之谦。艺术研究应是严肃的、科学的。
(三)水印的操作
水印年画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要领,双手要配合熟练,有经验的艺人对每一个工序都做得十分认真,才能印出好活。水印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夹纸,将裁好的纸用纸夹夹紧,每 2 0 0张一夹,行话叫“一块”。纸要夹得整齐结实不松动,纸张平整无杂物,“爽纸”的手法好坏直接会影响画成品率。将纸夹插入管钉后,用夹口砖调整纸夹高低,每块纸都成S形放在案台上,使其出纸顺利,印纸放好后就要“定版”了,特别黑线版定位最重要,以后色版定位都是按线条为准的。所以一定要用沙布袋调整好画版与纸张的拓印位置,使图版不正不斜,稳实牢靠,印时不会移位方可。颜色盘底以及“趟子”的放置都要得当顺手,这些印前准备工作做好后便可印画了。印画操作手法各人大同小异,右手拿着刷子在盘底上反复转动,将颜色布匀后刷上画版,画版颜色多了就会在纸上窜色,少了色块线条不实起麻点,这第一步工序叫上色。第二步工序是用左手“出纸”。即将纸带到画版上(行话叫领纸),要求平整准确,才能保证拓印质量。开封和朱仙镇及中原一带,出纸都是由下往上送的,与潍坊、武强、杨柳青不同。其他年画产地的案台都有一条槽,出纸由上往下。印好插入槽内。我们则将印好的画纸由下往上送,翻向后面叫(跟纸)。 因此行家看你出纸、领纸、跟纸的手法就知道你的技术水平高低了。纸领上版后,右手换拿“趟子”在画版上拓印,拓印线版时要双手均匀扣压,线条才清晰。
年画的套色也有顺序:先印黑、后托黄(为了省板、省 时间,一些画托黄时不刻板,改用土纸上桐油刻成“漏子”,正面漏印), 也是开封年画一大特色。再印红、印绿、印青,有些大毛和少数二毛的画样加托水红(水红也有用“漏子”漏印的)或印脸。大灶、二灶画印黑后要加印水墨(眼珠、帽子加重印黑),大毛要加印髭墨。一些“大灶”和“大天”、“大门神”、“大家堂”等还套印金色。每个艺人印好的画,要停放几个小时使颜色吃入纸内;然后再” 晾”(除去纸夹,分散挂在竹竿上),“晾”也要恰到好处,晾太干了纸起皱,下一个颜色就印不好;晾不够干,纸容易粘连,再印时颜色也容易“窜”。作坊里每个印工分印一色,流水作业,每幅画大多要经几个人合作共同完成,那一个干不好影响别人会受到指责。因此,可足见民间年画,从刻版到印制,极讲究质量,是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有别于其他信手可得的民间艺术品。
这几年我社拨出大量资金,设立了古版研究室,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进行修补和复刻、加以整理进行系统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规律;画幅尺寸越大,不但线条越显细密具体,颜色也越复杂;而画面尺寸越小,线条越概括,色彩越简单。一套大毛或大灶版有八九块;而一套“车旗”仅四块版就印完了。不同规格但形态相同的“马上鞭”,大毛比二毛复杂,中台、二边却比二毛简化多了。因此大的画面丰富耐看;小的画面鲜明醒目。从开封、朱仙镇不同画店的灶画存版中我们还观察到对线条和色彩处理虽不完全一样,但造型和风格都是一致的;对照驻马店、洛阳、新乡和山东东明、曹县、单县等地画样就可看到明显的模仿翻刻复制的痕迹。可见开封 年画的艺术凤格在中原地区影响之广泛。
开封朱仙镇年画十分精湛的技艺,以及文革期间破坏的资料完全恢复起来实在不易。随着时代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除知识分子外,群众中关心这个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挖掘整理工作困难越来越大,我们希望在有识之士的支持帮助下,使这颗民间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9-20 15:02 , Processed in 0.0761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