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331|回复: 0

易学与占卜的发展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9 1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历史溯源来看:在原始社会时候,最初的宗教形式一般都是巫术,而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发展,则与阴阳紧密连接起来。当然,它们的产生最初目地就是为了占卜。在当时,巫术带有神话色彩,而运用阴阳的占卜,则更趋理性认去认知那个蛮荒世界。

按照历史发展来看,系统而完整的卜筮制度开始于殷商时代,在安阳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甲骨文已经证实了这点。周朝的时候,又出现了星占,用蓍草进行的筮法也开始出现于周朝。这一时期,朝庭也设立了卜官制度,参与国家大事的预测,以便决定是否行动!在诗经和礼记中都记载了当时占卜的事例。在春秋时期,蓍草进行的筮法逐渐发展和流行。运用周易进行占卜,在这时候在王公大臣中盛及一时。

在公元前638年十二月,当时的晋国公子重耳因国乱而逃到秦国,受到秦国国王秦穆公接见,并表示愿意帮助他重返晋国。迎接他的人是大臣董因,重耳问他:“吾其济乎?”,也就是说:“我这次还能回晋国完成王业么?”董因对曰:“臣卜之,得《泰》之八,曰:天与地交泰,阳气上升,意味着小往而大来。可以成就大事!今天所问的成就王业,又怎能不成功呢?!”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带兵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史称:晋文公。在当时占卜,对凡称“八”之卦,都说明是没有变爻,是当时的一种用法,细节因为史料的残缺不得而知。按照预测的原文,我们可以知道是“地天泰”的本卦,小往大来之占。这一时期的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这之前的历史阶段,也就是“易更三圣”的重要阶段。

到了西汉的京房易,提倡掷钱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铜钱抛六次的通用方法,利于了占卜的流行。京房本来姓李,他与师傅焦延寿研究的《焦氏易林》学说属于真正的"卜易学",尤其京房开创了"纳甲派",他是"六爻筮法"的始祖。内容囊括了:互卦,消息,爻辰,阴阳升降,卦气,蒙气,纳甲,五星,二十八宿等。内容都是跟阴阳,天文星象,历法有关,这些,也正是学习周易的精华所在!
三国的管珞和晋代的郭璞是推动与发展"纳甲派"的典型代表。三国志:方技传记载:

某县令家的妇女总是容易惊恐,更得到奇怪的头痛疾病,医生也没有办法找到症因去治疗。于是找到管辂占卜。管辂占卜之后说:“君家北堂屋西头,有两个死去的男子,一男持矛,一男持弓箭,头在墙壁内,脚在墙壁外。持矛的在应事上:会伤害到人的头部,所以头重痛无法抬起。持弓箭者的应事上:会伤害到人的胸腹,故心痛而不得饮食也。昼则人精神浮游不定,到夜里就会疾病发作,使人惊恐。”于是,当时三国的魏国政府官员王基让县令家进行挖掘,挖入地八尺深,果然得到了两口棺,一棺中有矛,一棺中有角弓及箭,箭埋的时代久远,木质的地方全部都腐烂,但有铁器的部分完好,里面各有一具骸骨。于是,县令派人迁走骸骨,到了距离城一十里的地方进行埋葬,从此以后,全家再没有人生过这样的奇怪疾病。

管辂路过魏国的郡太守锺毓之处,留下来,与之共论易理,管辂说“通过占卜可知君的生死之日。”锺毓于是让他占卜出生的日月,结果完全正确。锺毓愕然,说:“君可畏也。死可以付于天,不可以付于君。”于是再也不敢算了。

可以说,在西汉和东汉年间,易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繁荣鼎盛的阶段。但是,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占卜流行于王公大臣之间,民间并不兴盛。从汉代开始,周易就开始走两条路:一条是“象数”,一条是“义理”。

按照京房易的线索,在此后的演变过程,都没有正史记载,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五胡乱华,中原离乱造成的。当时,西亚、中亚、西域各民族和北方各民族趁中原战乱而大举入侵,中原的数百万汉族人被少数民族杀戮,另有数百万数百万汉族人遭到奴役。造成了汉族文化的消沉,与历史的空白。此后,作为汉族人的英雄人物:东晋时代的北方人冉闵带领中原汉族人发动兵变,并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杀胡令”,对当时侵占中原的西亚各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进行了灭族式的屠杀,使当时盘距在中原的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生还。在数十年间:胡人不能振奋,也一定程度威慑了少数民族不敢南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使长江以南的东晋汉族文化得以保存,并休生养息,为日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复兴奠定了基础。
有正史记载的易学发展,是以后的宋朝。托名麻衣道者所著的《火珠林》,邵雍(康节)著作《皇极经世》,以及邵雍(康节)未见于正史的《梅花易数》等史上名作,使易学发展又进入了一个颠峰。《梅花易数》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不仅把《左传》流传下来的古典易理断法发扬光大,还创造运用了“体,用,变,互,生克,易数”等一套属于占卜方面的技术,使之与纳甲法成为姊妹。邵雍(康节)说:“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始为知易”,这也是善易者不用易这句话的由来。

理学在宋代得到了朱熹等人的推动,盛极一时。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到了明代末期的张兴元所著《易林补阙》已经可以看出易卜学说的完整性来。到了清朝,民间的卜易蔚然兴起,最著名,流传最广的是王洪绪的《卜筮正宗》,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但是,《增删卜易》的缺憾在于易象,爻象,互卦,天干,星宿,卦气,十二宫等方法运用几乎不见,断卦也集中在技术上的地支生克制化与运算推断上。从以下例子可以看出一二:

野鹤老人在汉口的时候,当年的卯月丙寅日帮助别人占卜;

占索债得否得到益卦变化为中孚卦:

兄弟卯木′应 兄弟卯木′
子孙巳火′ 子孙巳火′

妻财未土″ 妻财未土″世

妻财辰土″世 妻财丑土″

兄弟寅木″动 兄弟卯木′

父母子水′ 子孙巳火′应

占卦人因屡次过江索债不得,想再次渡江索债,于是来占卜,问得财否?有是非否?

野鹤老人见此卦认为:

本日的日辰丙寅临动爻化进神克世,因为世爻落空,所以到辰时出空的时候,被日月兄弟动爻围克,必有危亡之祸。

所以,野鹤老人留之吃早膳,过此时辰再去不迟,对方非要去,野鹤老人苦苦留之。饭后,对方去到江边,忽而跑回来,向野鹤老人拜谢活命之恩。野鹤老人说:这是为什么呢?对方说:今早四只大船横渡,行至江心,忽起暴风,尽数覆没。此时尸满长江,若不蒙君苦留,我今天早已在江心了

从上述预测过程来看,清代在占卜上,在基础的技术上的发挥更趋细腻,远应年月,近应日时。但是忽略了很多传统的预测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11-13 06:34 , Processed in 0.0857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