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611|回复: 0

儒家经典重释的当代意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5 17: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看来,《大学》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千百年,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战争、灾难、瘟疫和人的精神生态失衡的状况下,《大学》中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东方思想的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而映射出来。

  首先,儒家思想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塑型。因为儒学是向内心去发掘自己内心的“扪心自问”,是进行心灵的反省的“致良知”,是让人拿出自己本真的知觉的精神醒悟。儒家并不是鼓吹让人获得千千万万的财产之后才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相反,儒家认为,颜回的高尚在于他于清贫之中对道的追求,清贫并不意味着个体德行(道)的低矮。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对今天而言意义重大。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被西方中心主义怂恿的消费主义社会。在全球化中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人人都想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这有正义和合理之处,但消费主义是在超出个体支付能力的情况下,过分地向整个社会攫取,去获得那些非礼之财、非义之财,以及自己永远花不完的钱财,导致多少人因人性败坏而锒铛入狱,使得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这一点上,清贫持重、坚持道义的儒学思想并没有过时,而且很有必要将儒家的“忧道不忧贫”,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的思想发扬光大。这对抵制过分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过分的个人主义,都是大有好处的。

  再次,儒家思想还特别强调了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设想一下,哲学家说“他人就是狼,他人就是地狱”。如果每个现代人都变成损他利己的人,对这个社会都疯狂攫取肆意拿来,不劳而获却坐享其成,现代社会还有安宁之日吗?因此,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去供奉一份公心平常心,通过对自我内在精神美德的光大发扬,去做有利于这个世界和谐发展的事情,当然有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这些都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超越历史的不可泯灭的价值。

  最后,还应区分儒学思想中哪些是精华应该继承,哪些是糟粕应该抛弃。大致上说,儒家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儒家又称为原始儒家,孔子、孟子思想,包括《大学》、《中庸》思想是其代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健康、清新、平等对话的思想、“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的思想,以及“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应该发扬光大,因为这对人类整体都有重要意义。这其中就包含《大学》的作者曾参本人的诚信品德。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可以说,“曾子杀小猪”的故事体现了先秦儒家质朴清新的诚信思想,这种思想对后世中国人格完善和完成影响颇为深远。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儒家的两汉“经学”中,“经”把儒家思想神圣化宗教化了,诸多问题随之出现。当一种有鲜活生命力的思想———原生态原创思想经过组装改装之后,变成了一种适应当时政治需要的宗教性教化思想时,它错综复杂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儒学思想也开始僵化,而不再具有清新刚健的精神了。到了宋明以后,儒家又变成了带有更多哲学意味的思想,成为很多知识分子所探讨的“内圣外王”之学,并被官方化成为一套禁锢人性的观念规范。在这种观念规范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和骇人听闻的现象,如鲁迅所说的“吃人”的封建礼教,还有像束胸、缠足、守寡(不能改嫁)等。这些消极方面在“五四”时期被大加挞伐。那么,这些消极方面是孔子、孟子的本意吗?显然不是。这些消极方面的出现有多重原因,但原始儒家包括孔子、曾子、孟子等,他们本来的意思是在于完善人性,而非戕害人性。将儒学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算在原始儒家的身上,无疑是偏颇的。

      (四)《大学》的当代精神生态价值

     《大学》虽然是古代儒家的思想,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大学是中国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对民族、国家和个体而言,《大学》的价值又非同一般。

  现代“大学”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等方面。古代中国的“大学”则主要强调对内在道德心性的开发和完善,所以二者有区别。那么,这一侧重内心完善的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并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因此,在全球化时代重新阅读先秦的经典,重新审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这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说明古代思想有其亘古常青的思想魅力。

  全球化对东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和东方对全球化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西方人认为全球化就等于同质化,而同质化就是整个世界完全一体化。但是,如果西方人或者是美国人的思想等同于全世界所有人的思想,美国人的娱乐方式、波普文化等于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娱乐方式,西方的所有的思想、宗教都变成全球化,那么这个世界就因其单一性同质性而异常枯燥和乏味。但东方思想家认为,全球化应该有东方的价值和地位。由此,东西方的冲突就出现了。美国的一位思想家亨廷顿曾提出,21世纪将是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冲突。②而中国就是儒家文明的代表。正是由于东方认为全球化应该有其差异性的维度,才让西方人感到东方不再那么温顺,感到东方浩然之气威胁到西方霸权主义。

       实际上,思想文化观念正在从冲突对话协商中走向融合和更高的文化境界。在我看来,全球化等于逐渐学会尊重差异性文化,并通过差异进行对话和沟通而获得更高的文化共识。这一良好愿望当然也遭遇到现实的挑战。一个多世纪以来,国人对自我传统的不信任,过去的经典早已被排斥到边缘,而西方的波普文化、行为艺术、解构思想已经达到狂欢的地步了,进入中国的流行文化更是变本加厉,经典文化彻底边缘化。尽管如此,但我们不能悲观。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只要它们原初产生的思想成果曾经为人类的思想史有过重要贡献,为人类精神的成长提供过有益的精神营养,就值得当代人尊重和不断学习。

       文明之所以得以传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启发当代人解决现实问题。当今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突出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了三个百分之一,情况可谓触目惊心。第一个百分之一是精神病。在过去,精神病出现的几率并不是很高,但现在却是人类的百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在一百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精神不正常、精神失常、精神忧郁。第二个百分之一更为可怕,一百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全世界已经有六千万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占人类60亿人口的百分之一。第三是自杀率百分之一。第一个百分之一还可以医治,第二个百分之一连医治都不可能,而第三个百分之一就是死亡本身。这些情况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存在方式出现了裂痕,我和他人、我和社会、我和世界、我和自我、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严重撕裂。为什么现代化现代性给予世界人们的承诺是人人幸福而过上美好的生活,却出现整体分裂的三个百分之一?面对如此之复杂的问题,人类的精神需要真正的文化来疗治,否则人类今后赚得了整个世界,但是他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幸福感。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重新提出大学的意义问题。大学的意义,古代和今天都在追问。汉代的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可以为政也。”这是古代的看法,今天的人们也在探讨大学的意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所谓“大师”就是指那些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眼光深邃,而且是面对整个世界毫无私心地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的大学者。可以说,现代的大学理想和古代的大学理想有内在相通之处。当然,这种理想也遭遇到现实的问题。今天的大学,学生空前增多,但是灵魂无根问题、精神空洞问题、精神缺钙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重新审视大学的意义,重新塑造大学精神就成为当务之急。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什么叫“天下”?什么叫“公器”?今天,我们有多少学者,有多少大学生心里边还有“天下”这个词?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吗?在这个时候,重温我们的经典,中国经典———《大学》的意义就鲜明地浮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12-29 00:59 , Processed in 0.0895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