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11-2 22:44:17

东巴祭祀中的《祭天古歌》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从纳西族东巴经诗《祭天古歌》中,可窥元代纳西族民间祭天活动之一斑。   祭天在纳西族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祭天传统的初始,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久不生育,问计于父母(天神),知须祭天,祭后生3子。3子不会说话,再求计于天父,知祭天需要有立神石、神木、点香、牲祭等仪式。再祭,3子各自说出3种语言。从此祭天成为祖规。由此可见,祭天活动在纳西族社会源远流长。   纳西族祭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日举行,为期或四五天,或七八天不等,属大祭;有的还进行秋祭,即小祭。有专门的祭天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祭天群。祭天仪式由祭司东巴主持,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纳西族东巴经诗《祭天古歌》均系祭天祝辞,按祭仪的程式,从头至尾的全部祭辞共8000行,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祭天文化的原貌。这部《祭天古歌》是纳西族古代祭天活动程式化的结果,是祭司东巴在主持祭天活动的过程中,为配合具体而复杂的仪式、仪节而编写创作的祭天经诗。   《祭天古歌》产生的具体年代已遥不可溯,但从口诵经发展到经文记载,其定型当为东巴文学发展的后期, 即在元代前后。   《祭天古歌》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各部经卷组成:   《蒙增·崇般绍》(《生献牺牲篇·人类繁衍篇》)此系祭天开坛经卷,意为生献牺牲。   当把一只“四蹄白净黑猪”破血后先完整地进行生献时,由东巴诵念之。《崇般绍》开头描写如何用圣洁的祭水向四方洒奠,然后颂天(神)、地(神),讲述祭祀规程、叙说年月日来历,吉星出现时人类种蛋变气,气变露珠,露滴柏木出天舅,露滴栗木出天帝之神,第三滴露入海而出现人类,接着叙述从忍利恩上天娶天女,迁徙回人间创业,为求子嗣祭天,其子孙后代恩享诺——诺本普——本朴俄——俄高勒——高乐趣,与定居丽江的苏和尤,迁居金沙江边的禾与梅,世代不忘祭天。最后表达祭天的虔诚之情和美好愿望。   《共许》(《放生篇》)“共许”意为放生,系祭天仪式中的一个仪节,以牛(后改用大公鸡)祭,祭词500句,主要叙述开创之初不知祭天,后来懂得以洁净的牺牲向天地之神放生祭祀,用杜鹃木、蒿枝驱赶秽魂,把降下的灾祸抵挡回去,并查找自己的过失——从忍利恩到高勒趣生四子,代代如此,使福泽连绵千年。   《考赤绍》(《迎取长生不老药》)篇名意为迎请神药,全篇300句,叙述从忍利恩夫妇忘了把长生药从天上带到人间,因此马小如兔,犬小如鼠。从忍利恩带着猎犬、射手、智者,去到苏美堪盘大山,猎获奇兽爽里爽坎美根,割取三颗胆囊(神药),两颗大如牛头,留在天地间,天地变得晶莹开阔。第三颗驮回来,用酒药“奇赤”泡制,解除百病,人得长寿,鹤得长寿,栗柏长寿,次后就用栗、柏二木祭天,迎来福泽。   《吉本布》(《祭雷神电神篇》)仪式在祭天坛右侧另插祭木祭石进行,祭词400余句,叙述开创之初不懂得祭祀,后来祭了雷电之神,天明朗、地殷实、人富足。接着赞美雷电神灵的威仪,驱秽魂、顶灾祸、抛过失,祝愿子民繁荣昌盛。   《哈时》(《熟献牺牲篇》)这个仪式与“蒙增”同样重要,祭词长达1600句,叙述用神木、神石安置阳神、阴神,洁食熟祭,驱秽,赞美天地,历数天神地神的恩惠,表达祭祀的虔诚和祈望福佑的愿望,再祭告许神(天舅),又列举天上、古代、拉市地方、热地方和牧场上的富者,祈愿将他们的福份迎请进来,最后在“嗬寿你嗬”(大吉大利)的呼喊声中欢送神祇。   《素章兹》(《为家神招迎富裕亡魂篇》)祭词仅90句,描写天上的美汝贝增身子挨天,衣摆扫地;拉市地方的阿泽乌赤,有一天要用百头牛耕田地,贡堆地方的拉玛久泽用布为牛搭桥,用毡子为鸡垫窝,收获千担谷;富恩羽普督的金戒指有700枚,进而表达要把他们的富魂招引入门。   《贡生卑初聘》(《为无后者替祭篇》)替因无后不能祭天的人户举行祭祀仪式。经文系祭天经,但不在祭天场诵念,而在占卜后有“天鬼”的村寨附近的山坡边举行驱鬼仪式时诵念。内容大体上与上述雷同。   《祭天古歌》的基本思想均指归为一,即颂扬天地自然之神,回溯祖先的谱系,礼赞先祖创世的功业,抒发虔敬崇仰祖先之情,表达躬行仿效祖规之心;矢志驱秽逐害,希翼民族昌盛,寄托万祥吉利、长寿久安的生活理想。与此同时,《祭天古歌》再现了纳西族先民的历史生活,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有助于探究纳西族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虽然《祭天古歌》系属祀天地之神的颂辞和祭词,但却也充溢着人文的思想,表现的是上古人类不甘服膺命运,与灾难和祸患相抗争的斗争精神。   祭祀天地,在我国各民族的族群生活中都是率先而发的上古文化现象,而且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积淀的远古人文信息最为厚重。西周以后,随着“天命观”的动摇和人文思想的萌长,汉民族的祭天礼仪逐渐走向衰微。但是,在由东巴象形文字保存下来的纳西古文化中却一直沿传着完整、系统的祭天礼仪,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四川的巴塘、西藏的盐井等地的纳西族仍在进行祭天活动,而且保持了远古祭天文化的原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巴祭祀中的《祭天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