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691|回复: 1

云南道教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22: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我们走访了云南省的保山、临沧地区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昆明市,对这些地区道教的历史、现状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道教在云南省不但历史悠久,教徒多,宫观多,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也较大。
  据史籍和金石资料记载,远在汉代就有道教隐士栖居于滇西巍宝山炼丹修道。清乾隆《续修蒙化直隶厅志.仙释》记载:“孟优,世居巍宝山,与土帅孟获兄弟也。素怀道念,常往来于澜沧、泸江水间,得异人授长生久视方药诸书。”
  至唐代,相传南诏国始祖细奴逻之母曾遇太上老君于巍宝山,受其点化,得子细奴逻,后统一蒙舍川。(见《重修巍山青霞观碑记》和《南诏国起因》)至今在彝族人民中妇孺皆知,传为佳话。说明当时道教在云南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崇高的。道教炼丹术在唐中叶,也已传人南诏。据明人张志谆《元唐观记》中载:“蒙氏强盛,蜀人有黄白之术售于蒙诏者,蒙人即伸其地设蒙化观为修炼之所。”蒙化观即今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东五公里处的玄珠观。
  云南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洞经音乐,据地方志书记载,是由唐御使杜光庭赴滇,为南诏王邀到大理厚礼相待,传入宫廷的。杜光庭不但传南诏国音乐,还曾为南诏开办学府培育人才,深得南诏国尊崇。(参见《腾冲风情录·洞经古乐》)杜光庭赴滇,对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影响很大。
  宋元之际,道教形成正一、全真两大佘派,其中以全真派为最盛。南宋时,主要分布于北地。至元代,传播广泛。迄明,全真道已在云南传播影响颇大,不仅有许多高道来滇炼丹传道,并且一些士大夫也崇信道教,在滇建造道观,招揽道士,使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及传播更为广泛,宫观遍及全省。如明初,有青衣道士自操榆(即今大理县东北)来滇西巍宝山修炼传道。明洪武年间,道士徐日遏在昆明炼丹传道,影响颇大,并大兴土木,创建龙泉道院。明永乐年间,著名净明派道士刘渊然(号体元子,江西赣县人。《明史》有传)被滴置云南时,就住在昆明龙泉观修炼传道。明万历年间,云南军政巡抚陈用宾崇信道教,相传曾遇仙人吕洞宾于鹦鹉山麓,故在此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建造金殿道院。明嘉靖年间,道士赵炼师隐居于昆明西山三清阁修炼传道,并首开凿石窟龙门。
                                               
  清朝以降,在道教宗派中。以个真佗门派为最盛。其时有个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字昆阳),将道教隐密传戎改为公开传戒。其影响普及,滇西巍宝山道院,就立传戒坛,曾开坛放戒过几次。时来滇传道的著名道士也很多,其影响之大,佛教宾川鸡足山之鸡足道者,亦阪依道教全真龙门派门下,清著名道士闵懒云(字一得)就曾来鸡足山传过道。鸡足山自鸡足道者(《金盖心灯》本传云王常月曾赠名黄守中)启派,流传至五代,是为龙门西竺心宗。(见清闵一得撰《金盖心灯》卷六)其时道教之影响,盖可想见。
  在历史上,道教曾传人云南的道派有天仙派、西河派、净明派、龙门派、金山派等。其中以天仙派、西河派传入最旱,龙门派次之。至今龙门、西河两派仍有传人。此中以全真龙派传人最多,西河派仅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有传人。粗略统计,滇西三地区和昆明市现有道教徒365人。据说滇南、滇北的道士也不少。从目前全国各省道众人数看,云南要占首位。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其民族的文化思想、风土习俗、宗教信仰等也是最为复杂。不但五大宗教(道、佛、天主、伊斯兰、基督教)都有,而且还有少数民族宗教和民间宗教信仰。各种宗教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由于这种种因素,云南道教有以下特点一) 三教合一思想体现显著。道教大部分宫观中,不但有佛、儒的塑像,而且很多道观名都称作“寺”。道众中也有诵习佛、儒经典者,(二) 与少数民族关系密切。如白族、彝族民间信仰,也信奉与道教有关的神仙。象三清尊神、文昌帝君、真武大帝(报恩祖师)、三官(天、地、水三官)、财神、吕祖、灵官、土地、山神、城陛等等,(三) 道教在民间(包括少数民族)的影响深刻。明清之际,道教在滇西官方和民间影响都很大,道士往来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名山宫观,对滇道教的传播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道教经书也相续流入民间,明万历年间,巍山左氏土官曾刊刻印行《道藏》(据《云南巍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巍宝山道教调查》现今剑川县某人还保留有这部《道藏》的版本)。清代,道教在滇民间
传播主要有洞经会和圣谕坛两个组织,其组织人员都是道教信徒。他们也是按道派字谱顺序取号,其组织遍及全省,影响颇大。清末民国初年,在巍山县民间道教信徒发展为灵宝派和清微派(两派本属正一派),而灵宝派则按萨祖西河派道谱取号,清微派按龙门派道谱取号,至今这两派在巍山县仍有传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滇西农村恢复了过去的传统习惯,每逢道教的重大节日和传统的庙会(山会),敬神烧香、捐助功德的各族信教群众甚多。白族几乎每村都有本主庙,这种民间信仰也受到道教的影响。每年立冬以后,清明之前,缅甸、泰国的华侨和少数民族前来腾冲县云峰山道观竭拜朝山的人很多。1956年,临枪地区到缅甸和泰国定居的十一名道教徒,分别在缅甸的景栋和泰国的青迈各建一座观音寺道观,新发展道徒十五人。他们也有回滇西道观
参访的,1986年,临沧县的三教寺道观还吸收了一名从缅甸回来的青年道姑。
  道教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可追溯到道教创立时期。东汉顺帝时,沛国人张陵入四川鹊鸣山(一名鹤鸣山),造作符书,创立五斗米道,流行于四川和汉中。五斗米道的创立和传播,与当地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张陵在当地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仅了五斗米道,而且创教以后又能够广泛流传。张陵在创教基地立“二十四治”组织,时地“属有梭、资、背、共、奴、攘、夷蟹之蛮”。(《华阳国志》)是以所立“治”所,大部属少数民族居住之处,这些民族都信仰原始宗教。原因是一)五斗米道其时的传道方式及教义与原始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使五斗米道易于为少数民族接受和信奉。如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三官手书,符水治病,斋醮祈 福等;(二)五斗米道创教之时,是尤重以老子之术教民。《北史·泉仚(Xiān)传》云:“巴俗事道,尤重老子之术”。而老子在汉代之声誉,已与黄帝并列,无论官方或民间其影响已远闻遐尔,是以更得民心;(三)蜀汉以降,道教在民间迅速发展,影响日益扩大。《晋书·李特载记》“东汉末,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华阳国志》云:“巴、汉夷民多便之。”《后汉书·刘焉传》“民夷信向之”。《魏书·张鲁传》“民夷便乐之”。
  由于历史上的民族往来迁徙,道教也随之传播开来。唐时,南诏国之建立,就借助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神权思想,为其政治服务。因此,道教对有些少数民族,如壮、白、彝、么佬、纳西、瑶等民族都有不同程度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云南道教名山宫观很多。仅我们对保山、临沧地区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昆明市的调查,历史上最早的道观,创自汉、唐,历经宋、元各朝,至明清之际,创建的名山宫观为最多。元代以降,道教宫观建立“丛林”制度后,云南也有许多道观被定制为“十方常住”,往来道众频繁,对云南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有重大作用。下列滇西及昆明市中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处道观,加以简要介绍,也可了解到云南道教传播发展之梗概。
  昆明市,历史上比较著名且被辟为“十方常住”的道观有真庆观、盗殿道院、黑龙潭、三清阁等。
  大理白族自治州道教名山宫观,首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巍宝山,还有与巍宝山联系密切的道观,如望鹤轩、栖鹤楼、眠鹤楼、玄珠观等。方圆数一{一里的县城四围,就有道教丛林宫观近三十座,可见道教在巍人民中之影响。还有大理县中和寺道观,宾川、剑川、漾鼻等县的道观亦不少。
  巍宝山道教宫观开创自汉唐 ,兴盛在明清。又因南诏国始祖细奴逻发祥于此,故有史以来就以其特殊地位闻名于世。巍宝山古称巍山,是古代道家炼丹修道的佳地,堪称滇西道教洞天福地。至今巍宝山保存下来及新整修的道观有巡山殿、文昌宫、玉皇阁、青霞观、三皇殿、观音殿、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等。
其中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等殿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道教宫观很多,象玄珠观、培鹤楼、长春洞等,就不一介绍了。
  保山地区比较著名的道观有保山市玉皇阁,腾冲县云峰山道观。
  玉皇阁,座落在太保山腰苍松翠柏之间,是保山的一座古老道观。明洪武二十二年,由金齿卫都指挥使胡渊主建。其阁建筑突兀凌空,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整个殿阁由三十六裸园柱落地,顶部为梁架斗拱渐次往上收拢的八卦形,至顶端为太极图。其阁建筑精雅,雕刻艺术精巧,体现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云峰山,又名尖山。位于腾冲县城北六十余公里处。其山异峰兀起,宛如竹笋,海拔2445米。因常有浮云缥绕,故名。山卜奇石裸露,悬岩壁立,气势雄浑。云峰山道观先后建于明万历、崇祯年间,计有万福寺、玉皇阁、三清殿、昌祖殿、老君殿、观音殿、关帝殿、南天门、接引寺等。其中以玉皇阁、几清阁、吕祖殿等建造最为别致奇险,建在山顶为人工开辟约140平方米的岩石上、飞檐凌空,工程艰险。世人称赞“乃天工人力两尽其能”,被誉为“空中帝阙”、“空中仙都”。其“三折云梯”被誉为腾冲十几景观之首。云峰山是滇西道教名山,在边陲各民族和东南亚华侨、华人中都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在海内外人士赞助下,修桥补路,重整庙宇,使得全山景色焕然一新。征至山会、庙会期间,前来谒拜朝山的中、外各族人民络绎不绝。
  临沧地区,道观建筑较晚,现属县级开放的四座道观,有凤庆县的东山寺、云县的圣教寺、临沧县的三教寺和子孙庙。现今该地区的道教徒较之其它地区为数址多,均是坤道。据悉道教传入该地区约在明代中叶,清朝传播广泛。民国初年,址为盛行,仅此时该地区在成都二仙庵受戒弟子就有400余人,至今仍有人健在。其时道也很多,仅凤庆县,解放前夕就有道观(包括占有佛寺)六十余所。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道教工作也已逐步开展。根据各地县的具体情况,以及道众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先后曾开放了一批道观,作为道教徒的宗教活动场所。保山、临沧地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现属县级作为开放的道观共有四十一座。据说滇南、滇北地区的县市也已开放了一批道观。例如:
  临沧和保山地区的统战、宗教部门对道教工作重视,早在1983年就开始落实道教的房产政策,逐步开放一批道观,1984年成立了道教组织,做到了宗教活动有场所,道教徒的生活有安排。
  临沧县人民政府将收回的庙产赔尝费十七万元用十一万元修复了两座道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其余的六万元存入银行,每年可得利息数千元,加上房租收入每年近万元,作为道众的生活费用。并将原散居的近九十名道众作了妥善安排,使他们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道众们都十分感激人民政府的关怀。腾冲县根据本县道众分散等特点,为了方便信教群众生产、生活和便于管理,确定开放了三十二座道观。其中云峰山道观处地险要,建筑别具一格。在滇西和与我国接壤的缅甸一侧也颇有影响。该县统战部门协助该道观成立了管理组织,修桥筑路,安装避雷塔,建立财务制度。还经与县林业局协商同意,将云峰山四围3600多亩的国有林划给道观管理,使林业部门和道观双方得利,都很满意。
                                           陈兆 康赵亮
发表于 2009-10-22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11-10 01:20 , Processed in 0.0812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