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述几章中我们讲述了明清的易学研究学者,及他们的作品,下面我们主要将对周易预测做出贡献的元代易学研究学者和他们的作品!
赵撝谦《六书本义》。此图的出世年代当在元代,是从八宋代以来流传的《伏羲八卦图》演变而来。其演变的前提是必须把八卦的原本符号用黑白块替代,然后以“∽”曲线中分巽之初爻、坎之中爻、艮之上爻、兑之上爻、离之中爻、震之初爻,再以巽初爻之半黑补震初爻之半白、离中爻之半黑补坎中爻之半白、兑上爻之半黑补艮上爻之半白,最后把离初爻与坎初爻的扇形块变画作“鱼眼”状,并抹去八分线及内二圆周线,即得此“天地自然河图”。如果要演变得与此图重合,关键则在于内一圆的半径应该是外一圆半径的二分之一,而中一圆的半径则是外一圆半径的四分之三。
胡渭《易图明辨》引明初宋濂说:“新安罗端良(罗愿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很可能就是指此图而言。
《天地自然河图》原本是《伏羲八卦图》的衍图,待其出世之后,即故神其说,本末倒置地谓八卦由此图而出。以黑白块替代八卦原本符号而作“易图”始于南宋的朱熹,没有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之举,就不会有这样的演变易图问世。成书于南宋末的《周易图》一书中无此图,至明初于《六书本义》中始见此图,则知此图出世的时间当在元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易图问世之初并不叫作“太极图”,而是称之为“河图”。之所以有“河图”之名,是本《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而命之,为的是说“圣人则之”这样的图而“画八卦”。到了明代中叶,章潢于《图书编》中始改称此图为“古太极图”。之所以要加一“古”字,为的是要与周敦颐《太极图》有所区别。
这样易图黑白分明,阴消阴息的变化一目了然,与汉代以来流传之“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说有合。这大概就是此图一经出世之后即被人们接受并不断“神化”的缘由了吧?
陈应润,天台人,元代延佑年间起为郡曹掾,至正年间调桐江宾幕。始末未详。主要《易》学著作为《周易爻变义蕴》。是书自序曰:“乾之用九,坤之用六,爻交之蕴也……汉魏以来,诸儒注释奚啻数百余家,往往皆于本卦取义,而用九用六之说不明。好奇过高傅会舛凿玄妙者,则涉乎庄老,衍虚无者,则流乎异端。《太玄》拟《易》也,而《易》为之破碎,《潜虚》拟《玄》也,而《玄》为之散灭。甚则假老子之学,以创无极太极之论,变妒火之术,以撰先天后天之图。自是以来,谈太极者,以虚无为高,讲大衍者,以乘除为法,强指阴阳老少为四象,而四象之说不明,妄引复姤逆顺为八卦,而八卦之位不定,《易》之蕴愈晦矣。由是谈玄之士,承讹踵謬,画图累百,变卦累千,充栋汗牛,初无一毫有补于《易》。”由此而言,陈氏似乎是一位反对易图书学之人,然而他却列十数《河图》与九数《洛书》,曰:“'河图洛书有象而无文,不图不可也。”又列《八卦方位图》(准《说卦》所言八卦方位),曰:“伏羲所画八卦方位本如此,文王因之,夫子系辞,然后言其方位,使人易晓。”列《易有太极图》(见上图),曰:“周濂溪作太极图,不言两仪、四象、八卦之名,又加‘无极’二字于太极之上,杂以老子之学,失《大传》之本旨,故其图不容于不改也。”又出“爻变之法”和“顺逆图”,曰:“古无此图,因说《易》者不知爻变之义,故此图不容于不作。”陈氏谓“《易》之有图,尚矣”,原来他只是不满意周敦颐、邵雍之原图而已。其《易有太极图》以乾坤为两仪,其实是本是邵雍之说,又以四季为四象,亦不出周敦颐图之外。至于以“二十八宿,分布于四方”为“在天成象”,亦是出于汉儒之悦。显然,陈氏所出《易有太极图》是以周敦颐《太极图》合朱熹《文王八卦次序》》图衍出。
李简,里贯未详。《学易记·原序》:“壬寅春三月,予自泰山之莱芜,挈家迁东平。……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山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学易记观之,重加去取焉……它日必有能辨之者。中统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信都李简序。”
“中统建元”乃忽必烈改元1260年,前之“壬寅”为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完颜氏金朝亡于1234年,其时山东已在蒙古统治之下。据“之莱芜挈家迁东平”语考之,李简似为山东莱芜人。又“己未”(1259年)当蒙古宪宗蒙哥执政末年,而清代四库馆臣谓“己未为延佑六年,盖仁宗时人也”,将李简退后六十年,本误。
《学易记》九卷,采《子夏易传》逮刘肃易学著作凡六十四家之说,仿李鼎祚《周易集解》和房蕃权《周易义海》之例而成一书。其中卷首“学易记图说”本刘牧《易数钩隐图》、《道藏.周易图》和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之图列有本图或衍图。有九数《河图》、十数《洛书》等多幅易图。曰:“朱文公曰,近世说易者,于象数全然阔略,其不然者,又太拘滞支离,不可究诘……文公此说甚惬愚意,然仆所取之图,则亦不能尽同也。”
李简的《先天则河图》(见下图 ),是一幅与前人不同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