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12|回复: 0

道教短篇故事-傳說老子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馮進寶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老子所著《道德經》內容涵蓋自然變化,國家治理、身心修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自然界之間的關係,老子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和永恒的遺產。    2006年4月29日,引人注目的恭迎老子聖火及《道德經》回到欒川山城,山呼水笑人歡騰,自此老子聖火在老君山將晝夜長明,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月29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恭迎聖火之後的欒川老君山、靈寶函谷關、鹿邑太清宮老子三大淵源地文化聯姻座談會受益匪淺。    老子出生在鹿邑太清宮,揚名在靈寶函谷關已被天下人認可,老子歸隱和仙逝之地卻大有爭議。2004年9月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寫出了老子歸隱欒川之見解,隨後我將材料送至洛陽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譚傑先生及洛陽大學老子文化研究專家徐金星先生,有幸得到專家學者的指教。論文得以在洛陽老子文化研究刊物發表。    在函谷關著經之後的老子究竟哪裏去了?我翻閱了很多史記都沒有記載,究其原因恐怕是受古代史學家司馬遷的影響吧。司馬遷大名鼎鼎,就連他老人家也莫可奈何地喟嘆老子出函谷而去,“莫知所其所終”,後人更無法考究或斷言老子的最終歸向,就這樣,老子在函谷關著《道德經》之後的去向,給史學界留下了一樁懸案。    晉人王符認為老子出函谷關之後“西域化胡成佛”了,也有人說他“昆倉傳經”,更有陜西渭南縣發現一洞天府地,其洞中鐘乳石形若老子被稱之為“老子養生”居所而大肆宣揚。    據《史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關令尹喜見老子將歸隱,求其著書,乃著《道德經》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終”其實老子辭官西行,並非一日之想法,老子是一位智者,又是哲人,辭官隱居不是初衷,走出國門到更遠的地方尋求真理和知識才是他的遠大志向。西週末年,天竺國釋迦牟尼已開始影響到中國,老子對於和他同時代的哲人,肯定有所耳聞,尋找時機見面在情理之中。    據說,老子離洛陽時,全家老少揮淚送別,其兒子苦苦挽留,也無濟於事。老子途經函谷關被尹喜強留講道授課,一日三餐招待再好也挽留不住他西去的決心。然而出西安七百里至大散關後,老子大失所望,戈壁沙漠,狼蟲虎豹,重重關山,即是血氣方剛的青年兒男也難以前行,何況年逾八旬的老者呼!老子素以“道法自然”為基本準則,重視生命,不主張冒險,不強求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主張適者而生。既然前面無路可走,就不能一頭撞死在南墻上,尊重現實,返回中原,上合天願,下符民情,如此而已。老子終於騎著青牛回來了。    然而,出關難回關更不容易。當初多少人挽留、勸說都動搖不了老子出關西去的信念,而今西去願望未成,再回中原生養之地,恐難捂住眾說紛紜的口舌之言,再說既然辭了官,就不可能再回洛陽。於是老子想到了商湯時代,伊河上游──欒川曾出現過一位不起的人物──伊尹。    伊尹先後扶佐過商湯時代三位君王,上知天時,下識地理,百姓稱其半仙,歷史上稱其為第一賢相,欒川地脈靈氣正是隱身修煉的最佳選擇。老子想了很多很多…..    欒川之南,三山鼎立,古往今來,稱之伏牛三鼎,東鼎景室山,中鼎少室山、西鼎華室山,惟景室山為三鼎之最,常年雲霧繚繞,稱曰仙境聖地。於是老子繞過函谷關,取道南行,走虢國驛道,經盧氏,翻過悶頓嶺,在漫子頭伊尹故居地歇息求拜之後順著景室河水逆流而上,最終成就了中原聞名的老君山。    老君山因老子歸隱而得名,史歷積澱厚重,風光秀麗,春天鳥語花香,夏天清涼宜人,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四季景觀重重,美不勝收。北魏以來,文人雅士讚美老君山勝景詩文多多,老君山可謂“秀壓五嶽,奇冠三山”。    老子至景室山修煉,有眾多的遺跡可證,現年84歲高齡的李玉瑞先生從事老子文化研究三十余載,撰寫老子歸隱欒川論文數篇,李先生認為“老子歸隱老君山有志書碑記為憑,又有豐富的民間傳說,北魏修建廟宇,唐太宗李世民、明萬曆皇帝朱翊鈞皆認定老君山為老子歸隱修煉聖地。”    李先生研究閱歷1600多年古今同鑒,朝野仰望,老君山廟其真跡史實無可非議。然晉人王符,借“莫知其所終”為由,憑空杜撰《老子化胡經》,妄言老子西去青海,“化胡成佛”之說,不論不類,混淆視聽。老子出關隱居時,青海甘肅乃干戈不息荒涼之地,歸隱修煉的聖哲豈能冒險于荒涼異域覓歸隱之所。    不難看出,老子出關西去求經未成,返回中原仙山寶地隱居正是聖人的做人之道,“化胡成佛”之說不解而破,難以成立。    而今發現欒川漫子頭至老君山頂一帶民間遺存的以老君為名的老君磨、老君窯、老君凹、老君懷、老君炭、老君磚、老君碓等比比皆是,再者老君山古道上老君悟道石、老君傳經樓、老君亮寶臺、老君煉丹爐、老君打坐石、老君鐵頂廟更是處處可見,遺物、遺址尤存,老君廟院現存的唐代殘碑和明代大鐵鐘鑄文更是無言勝有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4-9-20 14:59 , Processed in 0.0743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