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易团队论坛、六爻占卜预测、风水堪舆策划服务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66|回复: 0

道教人物(魏晉南北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葛玄

葛玄 (164—244)三國時方士。字孝先。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據《抱朴子》記述,他曾經以左慈為師,修習道術,受《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煉丹經書,後傳授給鄭隱。相傳他曾在江西閣皂山修道,常辟瞄服食,擅符咒諸法,奇術甚多。後世道教尊稱為“葛仙公”,又稱“太極左仙公”。北宋徽宗時封為“衝應真人”。南宋理宗時封為“衝應孚佑真君”。

范長生

范長生 (?—318)十六國時成漢道士。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他精通天文術數,博學多藝,居於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擁有部曲幹余家,為當地天師道首領。巴氐族人李特率領流民在益州起義,范長生曾資助軍糧物資。李特戰死後,其子李雄率眾攻入成都,打算迎立他為國君,固辭不就。李雄建立成漢政權,拜他為宰相,加號“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稱為“范賢”,封西山侯,並免征其部曲的軍糧,全部租稅由他本人徵收。范長生修道長壽,傳說他活了一百三十多歲。著作有《道德經注》,《周易注》(見李鼎祚(周易集解》)。舊時四川青城山有“長生宮”,為范長生的紀念之地。宋代詩人陸游曾到此游覽,吟詩說:“碧天萬里月正中,清夜珥節長生宮。

許遜

許遜 (239—374)東晉道士。字敬之。許昌人。吳赤烏二年(239)母感風珠隨腹而生。生而穎悟,姿容秀偉。少小通束,與物無忤。及長,嘗從獵射一鹿,鹿子墮後,鹿母猶回顧舐之,因悟。遂棄弓矢,刻意為學。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曆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嗜神仙修煉之術,初即頗臻其妙。又聞西安吳猛得至人丁義神方,乃往師事。丁公悉傳其秘,遂司郭璞訪名山,求善地,得西山逍遙山金氏之宅,日以修煉為事,不求聞達鄉黨。代其孝友,交游服其德議。長吏許穆皆其弟子也。晉太康元年(280),嘗為旌陽縣(今湖北枝江縣北,一說今四川德陽縣)令。時年四十二歲。在職期間,為政清,廉,治法簡易,吏民悅服擁戴。後知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遨跡江湖,尋求至道。傳說他曾斬蛟為民除災。據傳:東晉寧康二年(374)舉家從豫章西山飛升成仙。北宋徽宗賜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後人將其尊為凈明道始祖。稱為許真君或許旌陽。傳稱:著有《太上靈寶凈明飛仙度人經法》、《靈劍子》、《石函記》、《玉匣記》等書。

吳猛

吳猛 晉代道士。字世雲。濮陽 (今河南濮陽縣)人。仕吳為西安令。性至孝。四十歲時,得至人丁義神方。繼師南海太守鮑靚,復得秘法。吳黃龍(230)中,得白雲符,遂以道術大行于吳晉之間。晉武帝時,以所得秘法盡傳許遜。當時流行有許多關於世雲的傳奇故事。有著作郎寶感其異,作《搜神記》行於世。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374)解化于宅。宅號“紫雲府”。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封為真人。

魏華存

魏華存 (252--334) 晉代女道士。字賢安。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覽百家,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遂其所願。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歲時強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彥幼)。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魏華存隨至任所,生有二子。後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秘籍,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鮑靚

鮑靚 晉代道教徒。字太玄,東海人,或雲陳留人,或雲東海陳留人,或雲上黨人。漢司徒鮑宣之後。據《晉書》等記載,5歲時對父母說:“我本是曲陽李家子,9歲墜井死。”父母尋訪得李氏,推問,果符其說。靚兼學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圖》、《洛書》。遷南陽中部都尉,為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風,煮白石充饑。曾與許謐往還。曾見仙人陰長生,得受道訣。為許邁、葛洪之師,葛洪之岳父。享年百餘歲。或雲年過七十而屍解。或雲後還丹陽,卒葬于召子岡。或雲于羅浮山得道。

葛洪

葛洪 (283—363) 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字雅川,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三國方士葛玄的從孫。他性情沉靜,喜好長生道術,曾經拜鄭隱為師,得受內修煉丹法。鹹和(326—334年)初年,任官司徒掾,遷諮議參軍,因以前擊敗石冰有軍功,賜爵關內侯。聞知南方盛產煉丹用的丹砂,於是上書求為句漏(今廣西北流縣)令。向南行至廣州,被刺史鄧岳所留,便在羅浮山居住下來,著述不輟,養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終老。他所著《抱朴子》,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外篇講“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是以神仙修煉為內,儒術應世為外。該書繼承和發展了東漢以來的煉丹法術,對以後道教煉丹術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為研究中國煉丹史以及古代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葛洪還撰有醫學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後備急方》三卷,內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世界最早的記載。《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收有他的著作十余種。

許謐

許謐 (305--376)東晉時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一名穆,字思玄。許邁第五弟。年少知名,博學有才章,儒雅清素,與時賢多所交往。少仕郡主簿功曹吏,選補太學博士,出為余姚令,後為尚書郎,官至散騎常侍。其雖外混俗務,而內修真學,行上道,後歸隱茅山。太元元年逝世(376),享年七十二。梁高祖為其別立祠真館,本宅立為宗陽觀,後改名紫陽觀。宋宣和間敕封為“太元廣德真人”。道教中尊為上清真人,上清派第三代宗師。(《真誥》、《玄品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一)

楊羲

楊羲 (330—386)東晉時吳人,後居句容(今屬江蘇),字羲和。少好學,工書畫,自幼有通靈之鑒。及長,性淵懿沈厚。與許邁、許謐交往甚密。許謐薦之相王(即晉簡文帝),用為公府舍人。簡文帝登位後,不復出。《真誥》、《清微仙譜》等稱其為上清派創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黃制虎豹符》;六年(350)又從魏夫人長子劉璞受《靈寶五符經》;興寧二年(364)受《上清真經》,並托神仙口授,製作大量道經秘笈。宋宣和年間敕封為“洞靈顯化至德真人”。

寇謙之

寇謙之  (365—448)北魏道士。字輔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後遷居馮翊萬年(今陜西臨潼北)。自稱是東漢功臣寇恂的十三世孫。早年傾心慕道,修習張魯道術,但未成功。後來隨成公興入嵩山,修道七載,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親臨嵩山授予他“天師之位”,賜《雲中音誦新科之戒》二十卷,傳授導引服氣口決諸法,並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三張指張陵、張衡、張魯。八年老君的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親授《錄圖真經》六十余卷,賜以劾召鬼神及金丹、雲英、八石、玉漿等秘法,並囑其輔佐北方“泰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始光(424—428)中,寇謙之親赴魏平城(今山西大同)獻道書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幫助,在平城東南建立新天師道場,“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後人稱為“北天師道”。太延(435—440)末,太武帝聽從寇謙之的進言,改年號為“太平真君”,並親至道壇受箓,成為道士皇帝,封寇謙之為國師。北天師道由此在北方大盛。寇謙之對早期道教的教義和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吸取儒學的“五常”觀念(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吸融儒釋的禮儀規戒,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義和齋戒儀式,對後世道教影響甚大。

陸修靜

陸修靜 (406—477)南朝劉宋道士。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三國時東吳名丞相陸凱的後裔。自少修習儒學,對大易象數、河洛圖讖等也感興趣。成名後,尤好清靜養生之道術,於是離家到雲夢山隱居修道。後來遍游天下名山,尋訪仙蹤,廣搜道書,其足跡曾南至九嶷、羅浮諸山,西至巴蜀的青城、峨嵋諸山。元嘉三十年(453),他來到建康(今江蘇南京)賣藥,宋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請他入宮講道。後避太初之難,離京南游,大明五年(461)在廬山東南建立道觀,隱居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他應詔再赴建康,住在北郊天印山崇虛館。在此期間,他將長期收集到的大量道經加以校刊整理,辨別真偽,經戒、方藥、符圖等書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八卷,分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類)。泰始七年(471)編定《三洞經書目錄》,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經總目。後來《道藏》中“三洞”的名稱,大概就是由此而來。陸修靜主張修道應當用禮拜、誦經、思神三種方法,以洗心潔行,達于至道,因此他編撰了齋戒儀范類道經百餘卷,使道教儀禮初步統一和完備。經他改造後的天師道,後世稱為南天師道。元徽五年(477)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廬山,謐為“簡寂先生”,他以前在廬山的舊居稱為“簡寂觀”。北宋徽宗時,封為“丹元真人”。

陶弘景

陶弘景 (456—536)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士族出身。十歲讀《神仙傳》,有養生之志,十五歲作《尋山誌》,傾慕隱逸生活。二十歲時齊高帝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歲左右,拜道士孫游岳為師,受符圖、經法、誥訣,遂遍游名山,尋訪仙藥真經。南齊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楊羲、許謐手書真跡。永明八年東行,拜謁各地居士和法師。永明十年(492),辭去朝廷食祿,隱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蘇茅山),傳上清大洞經,開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後,多次派使者禮聘,他堅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諮詢,平時書信往來頻繁,當時人稱為“山中宰相”。陶弘景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的仙學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觀念,主張道、儒、釋三教合流,認為“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他繼陸修靜之後,進一步整理道教經書,頗有貢獻。撰成《真靈位業圖》,排列了包括天神、地只、人鬼以及群仙眾真在內的等級森嚴的神仙世界。他還整理《神農本草經》,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的新藥,編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記載有藥物七百餘種(原書已佚,現在僅存敦煌殘本)。他撰寫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還有《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集金丹黃白方》、《藥總訣》、《華陽陶隱居集》等。能書善畫,通琴棋醫術。書法工於草隸,其畫清真。書畫有《二牛圖》、《山居圖、《瘞鶴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弘易道法团队 ( 桂ICP备2023006885号 )

GMT+8, 2025-1-6 12:16 , Processed in 0.0781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