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信仰与方士方术
神仙之说,流传甚早,战国时期,不仅漱正阳.含朝露.保神明.入精气等吐纳延寿之术为世人所习慕,彭祖之长寿;三神山之仙阙为世人所嚮往,且载营魄而登霞,掩浮云而上升的思想登仙之说,也已为世人所乐道和探求。先秦古籍不少记载有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书。如: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天地篇》: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庄子.在宥》述广成子对黄帝言:
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庄子.田子方》:
夫至人至矣,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庄子出发于出世思想,在《逍遥游》.《大宗师》.《天道》.《列御冠》. 刻意》.《天下》.《应帝王》.《达生》.《田子方》等篇章中,均有对仙人.仙境的描述。
《列子》更引申庄子对仙人.真人.至人之赞美,更夸饰仙境之美妙与神秘。《列子.汤问》说:
渤海之东很远的地方有一大壑,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座山,一曰岱舆,二曰员 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仙人居于归墟的五座大山上。
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焉。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不可数焉。
又说,在北海之北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名终北之国,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国中有名壶领之山,顶有口名滋穴,有泉水涌出名神瀵,香过兰椒,味过醪醴,分四股流遍全国;人们不竞不争.不骄不忌.不媒不聘.不耕不稼.不织不衣.不死不病,整天相携歌唱,飢倦则饮神瀵,经旬才醒。
《列子.黄帝》更用幻梦勾画了一个华胥氏之国。说那裡国无师长.民无嗜欲.人们无夭殇无爱憎.无利害.无畏忌.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步。又说:在海河州中有藐姑射山,山上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吸风饮露,不食五穀.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歛,而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穀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疠,鬼无灵响。《列子.周穆王》中说:天上有一个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之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仙境皆被描画得美妙而神秘,所谓仙人亦皆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超脱自在的能飞行的神人。
有关神仙说的最脍炙人口的一段,则是司马迁撰《史记.封禅书》中的一段记述: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种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人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船至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又《史记.武帝本记》云,李少君言于武帝: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神仙之说,大致先出于西北山岳与东南滨海地带。究其原因,其因素是:在社会日趋繁荣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向深山海洋开始了探险与开拓的事业,因为山岳与海洋中确有景物宜人的好地方,人们或因避难,或因为风浪所漂泊而偶至妙境,人们的眼界开了,以后这种信息便辗转相传,遂引起世人之仰慕,欲开拓新的领域.遁离灾难的人,便开始探险,于是蒙有浪漫色彩的神仙之说便产生了。再者,神仙之说的产生还有其自然因素,山岳和海洋中常出现一些使当时人们感到惊异.迷惑.神秘的自然现象,如云雾幻景.深渊奇洞.海市蜃楼等.人们把幻奇之境,当作天地之间的另一个世界,于是神话也便油然而生。
伴随神仙之说的产生,巫觋便利用之更为渲染神怪,有的并利用当时萌芽的科技,加以宗教渲染,以为求仙方术,游售于世。这样的人就叫方士,或方术之士。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时将方术分为四类,即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等。古人将一切技艺皆称之为方术,不过我们这裡所讲的乃是那些宣扬长生不死,认为服食及祭祀可以成神仙的人所兜售的神怪奇方。
我国古代传说的方士有籛铿「彭祖」.容成.歧伯.素女等。史籍记载最早的方士则为周灵王(五四五至五七一年)时的苌弘。《史记.封禅书》: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所谓设射狸首,即汉代魔腥巫术,足见方士苌弘乃巫觋之遗绪。
战国时的方士及巫觋,专事服食与祭祀,他们只有方术而没有理论,与诸子百家相比较,显然黯然失色。战国末期出了个方士叫驺衍,他将阴阳五行说相生相剋的原理与社会朝代之兴衰更替结合,更推而论社会事物之变化。驺衍因此而得显于诸侯,从而也启发了其他方士。《史记.封禅书》中说:
自齐威.宣之时,驺衍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由于秦始皇幻想获得不死之药,因而方术之士十分活跃。得到秦始皇宠信的第一个方士便是徐士(福)。《史记.秦始皇本记》:
齐人徐士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遗徐士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士入海求神药,数年不得,费多,恐受谴,对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继徐士而得宠信的有燕人卢生和韩终.侯公.石生等。他们为秦始皇求仙人羡门及高誓及不死之药,均归淼茫。卢生入海还,托以鬼神事,奏籙图书,说: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卢生还说秦始皇:
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凌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下,未能恬澹。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始可得也。
秦代法酷,方不验辄死。因求仙药不得,方士卢生等潜逃。秦始皇大怒说:
……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等去而不报,徐士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卢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迁怒于诸生,将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他的长子扶苏向他解释诸生与方士不同,秦始皇更怒将扶苏远谪边地,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之后,最宠信方士的便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得他宠信的是方士李少君。《史记.孝武本记》记载,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汉武帝.帝尊之。李少君说: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神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汉武帝信了李少君的话,于是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后李少君病死,汉武帝不说他死了而说化去,又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其后又有亳人薄诱忌奏词泰一方。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帝,谓能以方术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得拜文成将军,获尝赐甚多;后因以帛书饭牛,云牛腹有奇,武帝查觉后诛杀文成将军。又有胶东宫人栾大,谎言尝往来海中,曾见仙人安期.羡门之属,黄金可成,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宠信栾大,拜为五利将军,栾大常羽衣,夜祠欲以下神,栾大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史记.孝武本记》后来栾大以方术不验被诛。又有齐人公孙卿,为武帝至东莱山候神。这时武帝令入海求神仙的方士达数千人,复遣方士求神怪採芝药以千计。公孙卿还说仙人好楼居,武帝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公孙卿设具而候神人。一概终无所验,武帝始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自元光二年(前一三三年)遣方士求神仙,到征和四年(前八九年)才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中间经过四十五年之久,此时汉武帝已六十八岁。他曾对群臣自叹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资治通鉴》卷廿二《汉纪十四》)
《汉书.艺文志》对神仙及专务神仙术的方士,作了一段评论: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生死之域,而无憷惕于眠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为多,非圣王之所以数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总之,方仙道所信奉的神仙说,也就是以后道教的最基本的信仰与特徵,方士们所行之术,如人主微行方.祠灶.谷道.却老方.求仙术.候神.望气.导引.祠泰一.夜祀下神方.斗旗方.按摩方.芝菌方.重道延命方.烧炼等等,也都是后来道教所信行的道术。道教源出神仙家,方仙道为道教前身,这是历史事实。
由于方仙道方术不骤,受到社会的攻击,信仰和专务神仙说与方术的人,便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就使神仙家有所分派,同源而异说,一派是彷效驺衍的方仙道,另一派是继起的依附黄老之学的黄老道。 感觉道教真的很神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