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2-12-18 17:42:42

《道德经》成圣之法

《道德经》成圣之法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则不治。

不过份崇尚贤能,民众就不会去盲目的争抢贤能这个位置;不过份看重难得的货物,民众不会生出占有之心;不过份看重那些会产生欲望的事物,民众的内心也不会迷惑。所以圣人不会让过多的欲望占据民众的内心,这样才能弱化民众对欲望的追求;解决民众生存的最根本问题,使民众都能吃得饱饭,这样才能增强人类的身体素质。使民众经常保持在无知无欲的一种状态;如此,方能使那些善于玩弄阴谋、权术的人无法通过欲望去控制人心。如果民众都能像圣人一样做到处“无”,还有必要 “治理”吗。

后记:

圣人!凡人!何异!!!?

佛说:众生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事物。

熟不知,事物并无对错。痛苦的根源皆因为世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舍本而求末。

所以,佛讲:放下。回头。

而章,与其说在讲什么愚民思想,还不如说是教会民众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

人性非常脆弱,极容易受到诱惑。所以过多的欲望会使人变得迷惑,看不清事物,最终被他人牵着走。

贤:因其本身贤能方被尊为贤。然人性贪婪、自私,过分去崇尚贤能,反而会加大贤者与他人的分别。最终将会变得舍本求末,他人追求的已不是如何使自己成为贤者,而是如何坐在贤者的这个位置上。

难得之货:为何难得?因为数量稀少;因为需求量大;因为供不应求。那么货物本身呢?它的价值有没有变过?是什么让你心甘情愿的花去高昂的代价来换取货物?是欲望,除了买方,更加有卖方的欲望。其实你应该发现了,这东西这么贵,却竟然和这个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贵在哪?

盗:有“偷盗”一说!那么是否还有“强盗”一说呢!?

民心不乱:“乱”并非指的是犯上作乱,而是指内心本身的混乱。欲望一多,不乱,那才真的怪了。

虚其心,实其腹:“虚”并非指的是“空虚”,而是相对于“实”来讲的。我相信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类生存的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吃饱饭,所以要“实其腹”。人类有思想,所以就会有欲望产生。欲望是个好东西,因为可以促进人类进步;但欲望也是个坏东西,欲望过多也会毁灭人类。所以“虚其心”指的是不要把更多的事物填满进自己的心灵,这样只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欲望越多,你就活得越累。最后你会发现你一辈子都活在这些欲望之中,都在追求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弱其志,强其骨:虚心必然弱志,实腹必然强骨。

为无,则不治:圣人处“无”。在圣人的眼中,事物就是事物,并无好、坏;对、错之分。世人皆能处“无”,能按事物的规律行事,为何还要“治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成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