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2-12-14 14:13:32

生命的目的

本分是本分之因,行善是行善之缘,而人生既是为本分,也是为行善。本分和行善并不能以理智来了解。善良的道理本身就很完美而不需要推导。让我们尊重本分,敬仰善良,让我们高歌菩提,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生活的目的,因为群而存,孤则亡。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同自然相协调,并能对自然的呼唤作出正确的反应,他就能生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并不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生命,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存在着生命力,这就好像,如果空气中氧份太少,人们就会终止生命。饮用水和食物的缺乏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没有一个人可以向生活要求什么,因为从广义上说,人离开了自然和环境就不能生存。所谓独立存在其实就意味着束缚。然而,又有人希望被束缚,所以人们应明智地放弃所有个人的要求。
我们知道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们所称道的美德通过同其他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来源于同他人的交流中。

  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有其存在的目的。绿色的草木装点着地球,并把自己奉献出来,以飨其他;参天大树给大自然增添美色,又把其果实和花朵献给人类。燃烧的火,流动的水,飘流的空气都证实,它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他人。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来学做善事。这正是一个人的需要,因为善是至高无上的。社会总是受个人的影响,为自己或替别人行善,这两者间无巨大的区别。好人和恶人同样地影响着社会,恶人不但伤害自己,也损害别人。
行善有利于自己,也有益于其同伴。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为自己独留一席之地,离开了社会,个人就不可能生存。出家人生活在森林中,而森林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一静默的社会。世俗社会不适合于圣人,而圣人的社会也同样吸引不了俗子。圣人言说森林是令人愉快的,却无法吸引世俗之人。森林中充满幽静;社会上存在暴力。静默也许同暴力截然不同,但两者都不是消极的。圣人受静默的影响,正因为它是积极的。


  环境塑造人类。人们所说的个人本身也是一个环境,他索取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其所处的社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影响别人,一个人的生存则依赖着别人,社会就像由许多个体组成的链条,无论哪一节掉了都会给其他带来影响。“观其友而知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个人是社会必然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独立存在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如果独立是独自一人,那么独立只能是孤立,但是一个身处孤立的人又怎能避免空虚?

  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的生命,这也就是生活意义的所在。

  人们知道了这一秘密就会有目的而行事,这就意味着做好事,或者做一个好人。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人,努力追求其目的,他就不会再被“怎样才能做一好人”这一问题所困扰。

  勤奋是永生之路,懒惰是死亡之路;勤奋之人能获得永生,而懒惰之人则等于已经死了。

  一个消极的人如再忽视本分,就会被懒惰所吞噬,正如工具不用就会生锈。人的思想就是工具,不用则会被伺机而动的懒惰所侵蚀。

  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也可以说是服务或是奉献。社会需要的就是奉献。奉献可以带来幸福,社会也会因此而和平繁荣。

  追求无上觉悟的菩萨需要培养和保持十善,而布施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布施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对乞者的施舍,也不是因为虔敬而对圣人的贡献,布施是自我的摒弃,这就是奉献的目的。布施就是自我权利的放弃。
我们不能狭隘地使用奉献。没有自私的行为可以说是奉献,而对一个极其正直、诚实的人来说,奉献可能成为他的信仰。

  一个责任心强的人把事业当成某种享受,无论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这样他就具备了奉献精神。此外,勤奋、忠诚、积极也是奉献。而那些虚伪、懒惰之人则无奉献可言。

  懒惰使人堕落,使人消极。

  穷人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他们之所以有勇气,有忍耐力,是因为他们被贫穷所迫。当今社会缺乏幸福,就是因为那些懒惰之人忽视了他们的本分。他们休息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的所需。只有劳动的人才需要休息,也才应该休息。

  不劳动的人就不应该休息,因为生存是有目的。每一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作用,这是自然规律,所以,懒惰之人就是犯罪。违背了这一规律,邪恶就会滋生。

  像其他的自然生物一样,人类也必须运动,必须有所作为来满足大自然的需要。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将自食其果而痛苦终生,他会因为疾病缠身而最终走向毁灭。

  工具越用越不易生锈,其生命力也就越长,积极之人很少有病因而长寿。愿本分的实现给我们带来和平与繁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