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原理浅谈
为了宣传周易的科学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周易,尚道古易在这里要用最通俗浅显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周易可以用来预测并且应验准确,这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和千百年实践所证实了的事实。但其依据的原理是什么,世人一直含糊不清。尚道古易认为其依据的是万事万物的相似性,关联性和全息性原理。这三个原理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并且人人都能理解的。
一、周易预测原理之相似性
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最通俗最本质地说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再简单一点就是从生到死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生。亦没有永恒的死。生生死死是轮回的,循环的,无穷的。人有生有死,没有不死的人。
周易用两种方式揭示和描述了这种规律,一种是以图的形式即太极图标示的,白的为阳,黑的为阴,阳死阴生,阴死阳生,阳盛阴衰,阴盛阳衰,物极必反,循环不失。
另一种以文字即命理十二宫所描述的,万物由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再到长生而循环不已,这种生老病死的规律,万物都是相似的,之所以说是相似,因为还有寿命的长短和过程的曲折不同。根据这种规律就可以大体上对万事万物进行预测了,当一个人的身体或事业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走向衰败,最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所以古人有功成身退的说法。
团体、社会亦如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旦达到鼎盛时期,就要开始走向衰败。因此不要怕别人强大,越是强大越是接近了衰败的边缘,不要看自己弱小,正因为弱小,才有发展潜力,任何强势只能强势一时,不能永远强势。弱小一定会强大的,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万事万物这种相似的规律(不仅是生老病死上相似,在其他方面亦是相似的)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原理。
二、周易预测原理之关联性
哲学讲,事物都是运动的,有联系的,科学讲,两个物质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跟物质的质量和距离有关,没有不相互联系不存在引力的物体。
牛顿的宇宙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证明。万物都是运动着的有联系的即存在关联性。此物的运动必然会影响或关联着彼物的运动,其运动的规律是相似的,这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又一原理,即关联性原理。著名易学大师张延生曾经根据一个苹果落地即时预测某大学一个校长在这个时刻下台,那是在特定的地点根据看似偶然性的事件所作的即兴预测,说明万事万物存在着关联性。
古老的蓍草起卦法和唐代以来的铜钱摇卦法就是人为的通过蓍草和铜钱的运动摹拟我们所要预测事物的运动,其规律即吉凶是相似的并通过卦象显现出来。外应完全是根据关联性和相似性原理以此时此地此事的吉凶对应彼时彼地彼事的吉凶进行预测的。如某人要问难结的官司之事,忽见云散日出,即可断官司之事很快会了结并对自己有利,邵康节的梅花易数亦是依据这种原理来预测的。如果万事万物不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周易预测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
三、周易预测原理之全息性
首先阐明一个常识:全息照相
一个重要特点是能以一斑而知全貌。当全息照片被损坏,即使是大半损坏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从剩下的那一小半上看到这张全息照片上原有物体的全貌。这对于普通照片来说就不行,即使是损失一只角,那只角上的画面也就看不到了。
全息性是周易预测所依据的又一重要原理。科学已经证明了全息性的存在。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用一架特制的全息照相机对一颗树苗进行拍照,拍到了一颗大树的照片,后来这颗树苗长大以后正好和这颗大树的照片相吻合。
考古工作者对一颗牙齿进行化验。可以得出古人的身高等许多数据。法医工作者对一根毛发进行化验,可以得出死者或者罪犯的许多特征。现代的DNS检测,就是从一滴血,一根毛发,查到这个人的全部,及后代遗传等事情,这说明事物的某一局部包含了其整体的信息。这就是现代科技所证实了的全息论。
万事万物都具有全息性。周易的手相,面相,四柱八字预测就是根据全息性原理来进行的。手相面相可说是提取人体的一个局部,生辰八字可说是人出生时刻的一个时空点,其中必然包含了人整体的一生的信息。所以其预测的理论根据是科学的,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已经证明了这点。
现在有人硬要把周易预测说成是迷信,那是既不懂周易又不懂科学的表现 ,是很浅薄的,还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科学解释不通,这也是不懂科学的表现,周易本身是科学,古老的周易与现代科学是相通的,是血脉相承的,周易不但是现代科学的源头,而且是现代文明的源头。
有一种谬论认为周易不是预测书,现在的周易应用研究(即信息预测)是继承了其糟粕,去除了其精华,这更是对周易无知的表现。只要稍为读一读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就不难发现,周易是一本纯纯粹粹的预测书。是作为预测书才能广泛流传而经久不衰的。其之所以能预测,是因为其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有的学者只承认其揭示和描述的规律而否定周易预测的巨大实用价值,造成一段时期的周易易理和象数两派水火不相容,这亦是周易本身的阴阳规律之使然。实际上易理和象数是相依存的,象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对周易研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象《人民日报》中所说的易理和象数兼顾同步进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