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周易研究学者及作品一
在宋代出现了非常多易学研究学者,周易预测的理论发展进步很大,形成诸多的学说和体系,尚道古易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些在宋代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他们的作品。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易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朱熹的“一分为二”,不是分“太极”一理为二,而是自“两仪”始各“一分为二”。初以一白块为“阳仪”,分二后其上叠加一阳一阴为“象”,此时有二“阳仪”,以一黑块为“阴仪”,分二后其上叠加一阳一阴为“象”,此时有二“阴仪”。待分成六十四卦时,则有三十二“阳仪”和三十二“阴仪”。的确是“黑白之位犹不可晓”。“四分为八”,是分“两仪为八”、“四象为四”。分:到“四画、五画”时则不成卦。的确是“四画、五画者无所主
尽管如此,因元、明、清三代,朱熹易学立于学官的地位,学子们还是宗之而不疑。清初,黄百家、全祖望补写《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把朱熹黑白二横图当作邵雍之图辑入。毛奇龄《仲氏易》亦把此二图作邵雍之图而批驳之。王夫之《周易外传》亦把此二图作邵雍之图而难之。胡渭《易图明辨》亦“朱冠邵戴”地没有辨明。
时至民国,冯友兰、钱穆、吕思勉、陈钟凡等国学大师,均本《宋元学案·百源学案》立说。如冯友兰于《中国哲学简史》中,把横图当作邵雍之图,谓“在邵雍的系统中……最上层与第二层、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八卦……其顺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若在上图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层,并用同样的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图。”陈钟凡于《两宋思想述评》中,亦把横图当作邵雍之图,曰:“雍先天之学,以卦位图说明宇宙之原理。其图凡六:(1)八卦次序图,(2)八卦方位图,(3)六十四卦次序图,(4)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5)方图四分四层图,(6)卦气图。”这显然是说《百源学案》中所列之图。吕思勉于《理学纲要》,篇五“康节之学”中,列黑白之位小横图,曰:“以图之白处代《易》之一画,黑处代《易》之一画。是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是推之,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即成《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横图》,规而圆之,则成圆图,割而叠之,则成方图。”
杨甲《六经图》中的“大易象数钩深图”,主要有周敦实太极图,刘牧河图洛书,邵雍先天图,京房、李廷之、邵雍卦变图四大系列。此外还有李溉卦气图、扬雄《太玄》准《易》图、邵雍《皇极经世》图、司马光《潜虚》图等。余则大部分为表达《易传》中有关文字意义之图。
此图,太极居中为一气,太极分而清轻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天地为两仪,水木火金为四象,八卦取《说卦》所言方位。我们以此图与范谔昌《四象生八卦图》对照,可知此图是《四象生八卦图》的演变图。此图对于我们分析北宋易图的“传承”很有启发:“旧有此图”,可能在周敦实《太极图》之前就有此图;太极为一气而不是一理,两仪为天地而不是一阴画一阳画,四象为水木火金(“分土王四季”中为土)而不是二画的组合,“四象生八卦”是生所谓“后天八卦”而不是“先天八卦”。等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此图自汉代“十二月卦图”演变而来。值得注意的是,此图已经使用黑白圆点替代了卦爻的原本符号。有了这样以黑白圆点替代卦爻“- -”“—”原本符号的开端,再用黑白条形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朱熹的大小二横图,就是以黑白条形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所出之图。
如果我们把上图中的黑白圆点各自所在区域连结起来,就会得到类似“黑白鱼”形的图象。这就是明代学者衍出“黑白鱼”形图(如来知德的“太极图”)的依据。
周敦实
上面的周氏太极图,从中可以看出在宋朝的道士们皆把周氏太极图的理论用于炼丹术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