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2-11-26 19:54:21

为什么《周易》可以预测?

《周易》是一本巫卜之书,它神奇的预测能力让人惊叹,可是《周易》的预测能力来自哪里?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周易》可以预测呢?让尚道古易为大家分析。

《周易》预测就好比中医治病。

高明的中医师通过看看舌象、把把脉就可以基本确诊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舌头或脉象上都有精确的定位,中医师根椐相应部位的异常表现就可以推断出对应的疾病,以一而推全部,从几而推繁,这就全息理论。再比如耳朵,就形似一个倒挂的婴儿,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对应在耳朵上,扎好耳针走遍天下,只要医生的手感灵敏,一个耳朵就可以治疗百病了。植物学家可以从树木的年轮来推断树木的年龄和各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层推断地球的历史;考古学家研究化石来演绎生物的演变规律......这些年轮、地层、化石等等就是不同形式的信息贮存器。那么人体的生命信息贮存在哪里呢?就在人的出生时间里,古人叫做“八字”、“四柱”。预测师将人的出生时间以天干地支的形式表示出来,再进作科学的排序,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生命路线(流年),在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一生当中有无官运、财运,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升官、发财以及灾祸凶疾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高明的预测师分析出来。此外,人体的生命信息还贮存在相貌和手纹里,预测师会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判断。人的四柱中贮存的信息属于先天信息,对于好的信息加上后天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实现;对于不得的信息,加以妥善防范和有效的解灾方法,就可能免除灾祸。所以四柱预测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周易》历史渊源和预测的关系

周易是商朝时,商纣王关押周文王时,文王在狱中百无聊赖之际,将原本的八卦发展成现在的八八六十四卦,著成了《周易》。相传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黄帝发现日月星辰每天都有变化,而世间万事万物也在遵循着某项定律在不信地变化中。为了了解这些变化,黄帝便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画出了八卦的前身——《洛书》。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在河边看到一只龟,见它背上的花纹很有意思,便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河图》。而《洛书》和《河图》共同组成了八卦的理论基础。其中已经包含了阴阳、五行等理论。
有人说周易是迷信,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说《圣经》是西方的智慧,那么,《周易》就是东方的智慧。《周易》是一部以东方智慧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著作。它以抽象的“阴阳符号”诠释最高深的自然科学。古代仁人志士常以算命的形式,用《周易》为处在迷茫中的人们拨开迷雾,指清方向。你问《周易》为什么能预测未来,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周易》本身就是研究自然的书籍,而世事变化,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变化,所以研究自然的《周易》就可以清楚地指出世事的发展方向。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的心理问题。有些人遇到的问题本身是很简单的,可是当局者迷,根本看不清事情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借助外人的力量。外人看得自然比当事人清楚,所以就能给当事人一种预测未来的感觉。
另外我猜想,由于古代教育并不普及,许多中国人都只相信神鬼之说。为了让《周易》能够得到广大中国平民接受,所以它才会披上神鬼的外衣,以迷信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事实上,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正因为秦始皇以为《周易》只是单纯的算命书籍,这才使它得以躲过这场浩劫……可是,到了近代,受西方科学影响,《周易》身上所披着的神鬼的外衣,只怕会给它带来严重的浩劫……

21世纪我们该如何看待《周易》?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市场经济,社会变革,引发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向性。对于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不奇怪了。物质、金钱、精神、心灵、价值、地位、名气、成功、失败这些东西每时每刻都在干扰着平常人的心灵,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人云亦云者众。追求物质金钱,颇有成就,却心无归附,求神信佛者有之;财运不济,求财乏术,感叹时不我与,心灰意冷者有之;有权有势,以势凌人,身处风口浪尖而不自觉,走向反面者有之;怀才不遇,运乖时蹇,妄自菲薄者有之。酒色财气,生老病死,官,权,财,利,名,气,女人,子孙,那一样都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成为相互追逐攀比嫉妒倾扎的诱因。现代社会将名利绳索牢牢套在人们的心灵上,令人终其一生为其役使而不自觉,人们也往往乐此而不疲,不仅忽视了自己的心灵,甚或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当忽然有一天身心不堪重负,不得不退出游戏时,方大彻大悟时悔之已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往往是这种状态的反映。
   有其得必有其失,有其亡必有其存。勿谓天之不公,运之不济。自古成其功者,难存其身,昧其利者,难扬其名,求其名者,难恒其德。唯治身修德合于天地,以众人之心为心,以他人之利为利,方能终善其身,身心泰而鬼神安,德泽众人后世,英名千古而不堕。或言:此论迂腐之至,不能切于实际,方碌碌求于温饱,何言德泽后世他人?
   笔者答:气量也,根基也。根器虽浅,与道有缘者能致其福;根器宏大,以道而行者,能伟其业。各人际遇不同,成果各有异,本是事物之定理,何言道之误人哉!
   笔者研易经年,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颇有感悟,其中虽有封建糟粕,但大多数应该是沙里黄金,不发掘不足以慰民望,不宣扬不足以扬国威。周易中的思想精华有如下几点,略陈一二以飨有缘者。
   (一)天人合一论。这是我们祖先对主观客观关系的一种哲学总结。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爻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在《说卦传》中又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就说明,易学思维一开始就把人类社会放在天地宇宙的大系统中进行考察,它认为人类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刻也也离不开天地自然,每个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群体。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书指《易经》本身,天地人都涵盖了,整个宇宙的一切都包容在里边,能不“广大”吗?广大指的是《易》的涵盖面,是外延的概念。“悉备”,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宇宙、社会的一切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过去现在未来,是个纵深的概念,内涵的概念。天道、人道、地道,“三才而两之”,为什么要“两之”呢?这又涉及到阴阳论的东西了,无论天道、人道、地道都分“阴阳”两极,所以要“两之”,才能反映三才的真实状态。
   “昔之圣人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什么是“性命”呢?“性”是性格、性质,即事物的特质、本质,天地人的特质、本质,“命”是命运、程序、使命,即是你虽然有这种特质、本质、能力,自然界是怎么导演、安排你的角色的?凭你本事再大,再优秀,不给你舞台,你还能演吗?《易》要顺遂这种“性命”的道理。怎样呢?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道无非是“阴阳”,为什么叫阴阳呢?天对人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就象人们见到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样,要看他脸色行事,他脸上的“阴阳”表情,会直接影响众人的行为,他不需要语言,只要一个脸色就能指挥别人,对于这么威严的权威,有的人若想便宜行事,也只能“阳奉阴违”了。“阴阳”实际上是表达权威意图的两种不同麾向,这种东西叫人难以捉摸,
    “阴阳”两种动向,两种性质,两个方面,这就是古人对“天”的特质概括,天的道就是阴阳,他只要按照阴阳的方式行事,就算是尽职合格了。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地道为什么不叫阴阳就柔刚呢?因为天是领导者,地是被领导者,地要看天的阴阳脸色行事,他的表现只有顺从,所区别的也就是或者柔顺,或者刚强罢了!无论柔顺刚强你地道都要跟着天道走,孙悟空再利害,你也甭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柔刚也表现了大地两种相反的特质,柔是顺从天道,刚是化育万物,最高指示要听的,大地你自己的职责也要担当起来。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是阳的、柔的,义是阴的、刚的,人道实际是天道地道的结合。
    “仁”能附众,“义”能济时。“仁”能生民,“义”能政治。实际也是“阴阳”两手。三才中人是万物之灵,人能在人群中行“仁义”即是合于“人道”,行为合于天的“阴阳”,即是行“天道”,合于地的“刚柔”即是行“地道”。天时、地利、人和皆占者,能呼风唤雨,无往而不利矣!个体的人在宇宙、人群中是渺小的。真正谦虚自觉地与天地相合、与众人相合的人,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就能顺阴阳、御万物、利人群,就能具圣人之德,成旷世之功,垂千秋之名!
   
总结:或者说周易并非专门预测的学问,它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一门哲学,概括了事物运行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人料事如神,或者你也经常在事情发生之前猜到会怎样怎样,这其实也是预测,是运用你的知识和经验对事情加以判断的结果。你或许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你懂得了市场运行规律,你就知道一件商品偏离价值太远,终究会回归到价值附近的,这就是运用规律进行预测,周易是体系完整的哲学,其对宇宙世界运行规律有自己的总结,精通周易自然可以预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周易》可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