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2-11-26 19:31:06

《周易参同契》的成书资料

东汉后期,道教应运而生。北周道安《二教论》苦:道教“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篆禁厌。一国南朝萧梁学者刘勰《灭惑论》日:“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云:。道家之术,杂而多端。”早期道教有三部重要经典,一是作为太平道主要经典的《太平经》,=是作为天师道主要经典的‘老子想尔注》,三是作为会丹道鼋要经典的
《参同契》,当时,道家亦即道教。早期道教三部经典三者兼而有之,然而,三部经典又各有侧重。《太平经》“下袭张陵”,《老子想尔注》“上标老予”为主,《参同契》侧重“次述神仙”。《太平经》与‘老子想尔注》以“治国”、“救世”、“致太平”为主,“治身”为辅;而《参同契》则恰恰相反,以“治身”为首,“治国”辅之。前者代表了下层民众利益,后者则反映上层士大夫的需求。如果说《太平经》、《老子想尔注》是道教“符祭派”经典,那么,《参同契》却是一部“月鼎派”经典,被后人誉为“万古丹经王”。一、《参同契》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参同契》的作者与成书年代,迄无定论。晋葛洪的《神仙传》中认为《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该传有云:
    魏伯阳者,昊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奠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生而已.八山作神丹,将三弟子,知两弟子心不尽诚,丹成乃诫之曰:“金丹虽成,当先试之,饲于白犬,犬即能飞者,人可服之,若犬死者,即不可服也,”伯阳之山时,将一白犬自随.又丹转数 未足,和合未至,自有毒丹,毒丹服之,皆暂死.伯阳便故以毒丹与白犬z-,犬即死,伯阳乃复问诸弟子日:“作丹恐不成,今成而与犬食,犬又死,恐是束得其神明之意,服之恐复如犬,为之奈何?”弟子日:“先生当服之否?”伯阳日:“吾背违世路,委家A山,不得仙道,吾7F耻复归,死之与生,吾当 服之耳.”伯阳便服丹,丹入口即死,弟子相顾谓日:“所咀作丹者,欲求长    生耳,而服之即死,当奈此何?”唯一弟子日:“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得无有意邪?”又服之,丹入口复死,余二弟子乃相谓日:“作丹求长生耳,今服丹即死,当用此何为?若不服此,自可得敷十年在世间活也.n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棺木槟具,二人去后,伯阳即起,将服丹弟子姓虞及白犬而去.连入山伐薪人,作手书与乡里人寄谢二弟子,弟子见书, 始大懊恼.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三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 奥旨矣.
    与此同时而略晚,南朝粱道士陶弘景在所撰《真诰》卷十二《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一段话中,曾谈到《参同契》,他说:
   《周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书于青州徐从事,仰现乾象,,x处灾异,数有效验,已知术故,郡兴方土,迁洛阳市长.o这段话已不见于现存的‘参同契》。对此,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认为:“弘景所引,盖‘参同契》序中之文。汉、魏人作序,皆叙其书之源流及其人之仕履,与刘向《别录》之同体。故此序中详记载于叔通始末。今存《参同契》无此篇,迨传写佚脱,否则后人以其非本文而削之也。一@另外,陶弘景还在‘真诰·稽神枢》记述说:“定录府有典栖执法郎是淳于字叔通,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时作徐州县令,灵帝时大将军辟掾,少好道,明术数。”原注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已知数故郡,举方正,迁洛阳市长……”都说叔通于汉桓帝时受‘参同契》,足见‘参同契》成书最晚是在汉桓帝时。又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宋俞琰‘席上腐谈》皆言虞翻曾著《参同契》。按虞翻为三国吴人,也表明三国时‘参同契》已行世。
迄至五代彭晓所作‘参同契解义序》也说:
    魏伯阳,会稽上虞人,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得    脱》 -篇,所述多以寓言借事,隐显异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桓帝时,公复授与同郡淳于权通,遂行干世.o这与前引《神仙传》,在出身名门、恬谈好道、撰t参同契》等问题上,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是魏伯阳的乡籍,前谓“吴人也”,此云“会稽上虞上人也”.后来宋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参同契》三卷下写道:    汉魏伯阳撰,接《神仙传》:伯阳,会稽上虞人一….修真养志,约《周易》作此书,凡九十篇,徐氏笺注.桓帝时以同郡淳于叔通,因行于世,彭晓为之解一…,按唐陆德明解“易”字云:虞翔注《参同契》言字以日下月。今此书有“日月为易”之文,其为古书明关.
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附黄瑞节也说:
    朱子日:……《参同契》文章极好,盖后汉之能文者为之。…
《道枢》乃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教学者曾懂所纂,共四十二卷,凡一百零八篇,收罗当时所见道书甚丰,其中尤以早期内丹说为多,被称为唐宋道教炼养术小全书。今存《道枢》共四十二卷,刊于《道藏》第二十册,其中收存题为《参同契》之道经一部,分上、中、下三篇,分属于该书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卷。《参同契下篇》为笺注之体,曾髓题注说. ..伯阳既著《参同契》,元阳子注释其义。”又说:“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予。游于长白之山,而遇真人,告以铅汞之理、龙虎之机焉。遂著书十有八章,言大道也。矢恍惚者,铅汞也;杳冥者,龙虎也。此阴阳造化之根源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易参同契》的成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