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09-11-5 17:31:12

道法傳奇故事(四)力行《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 作者:潘一德

力行《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 〔提要〕  《文昌帝君陰騭文》簡稱《陰騭文》,其文又稱《丹桂籍》。《藏外道書》第冊內收集有《文昌帝君陰騭文注》、《陰騭文像注》、《丹桂籍注案》、《陰騭文圖證》。其文與《太上感應篇》、《覺世經》合稱三聖經。此外,在道教界還流傳有《文昌帝君戒淫文》、《文昌帝君勸孝文》、《文昌帝君勸行保富逐貧文》、《文昌帝君舊窗聖訓》、《文昌帝君訓孝格》等,這些勸善文本,流傳十分廣泛。  文昌帝君,道教神名。據《化書》記載:文昌帝君,初生於周武王時,姓張名善,為第一世,後累代降生,勸世歸善行化達十七世。《歷代神仙通鑒》稱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文昌帝君在道教神係中地位甚高,相傳為中國古代作學文、科舉士子的保護神。過去,各地建有許多文昌廟,奉祀文昌帝君。清朝每年古曆二月初三日,逢文昌帝君誕辰,朝廷派官員前往文昌廟祭祀。元仁宗正佑三年 (1316),加封文昌帝君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 本文《陰騭文》選自《陰騭文圖證》內。 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當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和睦夫婦,教訓子孫。存平等心,擴寬大量。或奉真朝北斗,或拜仙佛唸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濟急如濟涸澈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鬥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廟宇。舍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湯,以解渴煩。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勿登高山而網禽獸,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節,勿破人之婚姻。勿侮聖賢,勿謾師長。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和諧宗族,解釋冤愆。談道義而化姦頑,講經史而曉愚昧。常記有益之語,莫談非理之言。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遵法度。舉善薦賢,饒人責己。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于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礙道之荊棘,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捐漏澤之仁園,興啟蒙之義塾。垂訓以格人非,捐資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于羹墻,慎獨知于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千祥雲集,百福並臻,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  靈驗記述  《藏外道書》第  冊內《陰騭文圖證》一書,記載了大量有關與《陰騭文》積德行善、廣行陰功、獲得福報的故事。同時,也記載了不修片善的惡報。今選編十則,以警世。  一則:宋朝楊旬是夔州的推官,推官即掌勘問刑獄。他為人正直,累積陰功,兒子幼年應試,他夢祖師說:“你陰德有感,你的兒子今後必為貴人,你本人須改名楊椿,以暗助你子學業。”楊旬受到暗示,遂改名楊椿,其子在考場果中第六名。第二年會試,楊椿又夢見祖師預告試題,其子參加朝廷科舉,殿試大魁天下。當時有人問楊椿:“你兒子有這麼大的榮耀,最根本的是什麼 ?”楊椿說:“說來話長。一方面是他努力學習,勤奮鑽研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我奉公辦事四十年,家無財產,惟積陰德,留得三個慳囊,今天拿來讓大家看看。”話畢,楊椿拿來三個囊。第一個囊有九十九文大錢,第二個囊有四十余文次樣錢,第三個囊有萬餘小錢。大家看後,不知其中緣故。楊椿解釋說:“我在官府秉公辦事時,處理案情,極為慎重,對於判處以死罪的人,我格外小心審查。每平反從死罪減為流放罪的犯人,即投一大錢;從流放減為杖罪的犯人,即投一次樣錢;從杖罪量其輕而決定釋放者投一小錢。”接著,楊椿又對大家說:“我還奉誦《太上感應篇》和《陰騭文》編行十種利人事:  一,收養街市遺棄嬰孩,雇人看養,長到十五歲時,有人願認領者,送歸他的父母。二,每年逢冬季十二月初三日,開始接收老幼乞丐以及貧人入本家生活,至第二年春天,令其自便求食。三,普施應驗靈方湯藥,救人疾苦。四,施棺木,以周濟給無力處理後事之人。五,貧人少女長成人,無衣資者給其衣,聽其嫁人,但其女出嫁時,決不收其身錢。六,專一戒殺,買物放生。如用自己錢財買回活魚、活鳥、黃等動物,然後把活魚、黃放入水中,活鳥放入山林等。七,每遇災荒之年,救濟窮民。八,修理寺觀神像,修建橋梁道路。九,遠鄉求學之士,流落旅店,酌量遠近,助其還鄉。十,居官辯明冤枉,濟急救危。”  楊椿沉思了一會,又說:“今日我子科舉奪大魁,也與我平生積善所致 !”大家聽後,暗暗點頭。臨行之時,有人說了一聲:“真是上天不負行善的人啊!”  二則:明朝有位名叫陳榮的人,他的母親雙目失明,治療十年,內服了許多藥,仍然無效。忽然,有一天,他聽到從遠方而來的一位客人說:“用舌舐,可醫治目疾。”後來,陳榮每日用舌舐母親眼病數十次。一日,他母親眼前豁然一亮,兩眼全能看見東西了,劉榮也感到非常高興。大約過了數月,鄰里失火,當他跑回家時,大火已蔓延到自家房裏,他衝進火中,抱出了正在號哭的母親。有一年,劉榮家鄉發生水災,大水把母子倆衝散,劉榮與母親兩處隨流,各抱一木得岸。當地郡守夜夢一異人說:“明日孝子劉榮過江,希給予周濟。”這位郡守等待至中午時,見水中一人乘木被水衝上岸,上前詢問得知是劉榮。郡守驚奇地說:“你的孝心是怎麼感動上天的呢 ?”劉榮憨厚地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孝心,只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記母親!”  三則:周才美,信州人,為兒子娶一媳婦,兒媳聰慧賢淑。周才美令她料理家務,以鬥秤交給兒媳,並吩咐道:“多入少出”。兒媳聽後,很不高興,恭恭敬敬地走到周才美跟前,勸其說:“你讓我付秤,多入少出,大傷天理。如此作法,我將來若生子息,必為不賢子弟,到那時,不肖破家,別人指罵是我生的,恐怕您老人家也要沾罵名吧。”周才美聽了兒媳這番話,很是感悟,隨說:“那麼,從今後付秤出入一樣吧。”兒媳問:“這樣作幾年 ?”周才美說:“二十年。”兒媳說:“今當付秤,出者用多,入者用少,以酬昔日過取數目。”周才美欣然允許。後來,兒媳連生三子,全都少年科舉登第。  四則:宋朝遂州有位姓姜的學士,少年時,生了一場大病,忽然不省人事。夢遊一處,冥王責怪他說:“你前生修善,今世壽命該八十二歲,丁醜進士,官至公卿,但你殺牛食肉,以致命短祿絕。你難道不聽海州石鼓的記載嗎 ?六畜皆前業,惟牛最辛苦。君看橫死者,儘是食牛人。”旁邊有一吏也對姜學士說:“陰府最敬書寫善書受持,如《金剛經》、《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若發心可還陽壽。”姜依言求之,冥王果令還陽,姜再生還陽時,書經持咒,斷殺戒 淫,後登第,位至學士。  五則:何慶,患聾啞病,不能自己維持生計,後居住一廟中,見道路有荊棘,用銑剷除,以便人行。又于夏秋兩季,用鋤鏟狹路上雜草,不使雨露濕人衣足。有一晚上,夢見黃衣人對他說:“你前生輕聽是非,好談人短,故今生罰你有此病。今天,你能方便人,天也方便你。”醒來後,聾啞俱愈。  六則:張芝亭與會稽陶石貴,同過大善寺,見鱔魚十數擔,陶石貴對張芝亭說:“我欲買此放生,無奈力薄,兄助我捐募如何 ?”張芝亭欣然回說:“我首捐金一兩,把鱔魚放入湖中。”到了秋天,陶夢一異人說:“你本科舉不能考中,緣你放生功大,得早一科揭曉。”後果中。陶說:“放生之事,我雖發一善念,實賴芝亭贊助,怎麼功獨歸我。”後至南京應考,將此事如實記述下來。張芝亭也在本科  應中。  七則:孫永,江西人,精於易卜星相,尤精大六壬課。城內有一御史田公,住府左旁建高樓五間,有狐精作祟,人不敢在此樓內住宿。御史曾多次祈禱,望其離去,毫無效果。一日,請孫永在其家給一位名叫延永的人佔六壬課,因天晚孫永就住宿在此樓內,令家裏人深夜探樓內動靜,但聽樓上狐精悄悄地說:“口德相士,猶如神明,這是喜悅的事,今夜他在這裡,不可冒犯。”第二天,御史不說昨夜聽到的話,又令孫永移親眷在樓寓廂房內宿。又聽樓上狐精相互告誡說:“口德相士常住此,我輩宜遠避。”只見兩兩三三散去。御史後請問孫永有何口德 ?孫永略沉思一會說:“我習占卜此術,見人貌應窮夭者,勸其積善格天;見運值惡敗之人,勸其散財造福。很多人都能聽我的勸言,後來又來我這裡看相,我三十年如一日,如果有口德的話,那就算是占卜吧。”御史忽然覺悟地說:“君留心勸善,能驅邪使其逃,看來狐精本來也是敬仰有陰德的人,而不崇敬有官位的人,我感到慚愧啊!”於是,招納孫永兩個兒子出仕為官。孫永亭年七十八歲,無疾而逝。  八則:張彥明,以醫術為生,常為窮人療病不受錢,進而周濟窮人。富者醫病,也不計較。有請醫病者,不論早晚遠近,忙暇暑雪,全都前往治病。有一夜下雪,家裏人阻止說:“天雪夜冷,明日治病怎樣 ?”張彥明說:“病人在床,受疼痛折魔,怎麼能夠忍心拖延呢?”一夕,城中火起,周圍燒盡,唯獨他家房屋倖存,後子孫皆顯貴。  九則:唐公皋,幼時在窗下讀書,有一女調戲,將窗掐破,唐公補畢,題詩兩句:“掐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騭最難修。”一夕,有僧過其門,見一狀元匾,左右懸二燈,書所題二句。僧驚奇地問,果然大魁天下。  十則:張建章,奉命渤海,船行中途,偶遇大風,深覺性命難保。忽然,見一青衣人,乘一小舟來到他面前,說:“仙官召君。”遂達岸,仙官說:“君生平處事為人,暗處與明處一樣,不欺暗室,實為天神所知,波濤無慮,你上小舟,我遣人護君。”張建章遂安然得還,後棄官學道,得證仙品 (以上見《陰騭文圖證》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法傳奇故事(四)力行《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 作者:潘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