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北道茶文化旅遊名村 —— 武當山八仙觀村
文章來源: 文章編輯:岩林 袁野 袁源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02_0013.jpg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山八仙觀村 才攬金頂勝景,又聞道茶飄香。常言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武當旅遊,不到金頂非好漢,不品道茶心不甘。
我國素有 “ 西湖有龍井、武夷岩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 ” 四大特色名茶而著稱,尤其是武當道茶傳統獨特的制茶工藝、精彩玄妙引人入神的道茶表演,吸引著國內外遊客慕名仙山武當八仙觀村道茶文化旅遊,觀光生態茶園、瞭解博大精深的道茶養生文化,品味古代被皇帝禦為貢品的武當道茶,觀看精彩神奇的道茶工藝表演,汲取道茶修性養生長壽之道,領略寧人難忘、陶醉的道茶的人生真諦。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04_0010.jpg神奇的八仙觀村 中國茶文化尋根 進武當山門,爬好漢坡、穿磨針井,上老君堂,翻過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築八仙觀。相傳,八仙過海,到大嶽太和山參加玉皇大帝刪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道茶,在老君堂盜來太上老君用煉丹般工藝製作的修性養生長壽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裏聚仙藏氣,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06_0007.jpg
神話故事傳說引人入迷,而八仙觀所處的南依中華詩祖、周朝太師尹吉甫故里房縣和神農嘗百草的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古老漢水孔子采詩飲茗尋找的孺子歌處;西接渝陝巴山秦嶺;東連古代三國文化歷史名城襄樊。獨特的秦巴武當山區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令人慕名神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山八仙觀。
中國是茶的故國,是世界的 “ 茶的故鄉 ” 。 朝鮮、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茶文化都是從中國傳入。世界上大多數茶學研究者認為: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現在世界各國稱茶為 “Cha” 或 “Tea” ,就是在中國茶傳到外國時,由中國語言翻譯而來的。
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詩的祖國。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 “ 茶 ” 字的記載始於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中有七首詩寫到了茶,《詩經 · 邶風 · 穀風》中有 “ 誰胃荼苦,其甘如薺 ” 、 “ 採茶新樗,食我農夫。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08_0007.jpg
優美柔和的武當道茶茶藝演示 《詩經》在《出其東門》中說: “ 有女如荼 ” ,把見到的婦女,比作又輕又白的荼花。 " 荼 " 是我國中唐以前對 " 茶 " 的主要稱謂 , 現今的 " 茶 " 字源於 " 荼 " 字。這正如我國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寫詩所說: “ 古稱荼苦近稱茶,今古形殊義不差。 ”
“ 茶 ” 字的記載最早見諸於《詩經》。《詩經》的編撰者在哪里?
《詩經》是中華文化的元典,是我國四書五經之首。《詩經》的采風者、被歌頌者、編撰者是 2800 多年前周朝太師尹吉甫,被稱之為中華詩祖。據《鄖陽府志》等史料記載: “ 尹吉甫房陵人 ” ,其故鄉就在八仙觀武當山南邊緊連的房縣。至今這裏還流傳著周太師尹吉甫秦巴武當漢水采風、飲茶編撰《詩經》的傳說。
中國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據秦漢時所作《神農本草經》記載: “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武當山南依神農架原始森林,相傳古時神農炎帝在神農架 “ 斫木以耜,揉木為耒 ” ,搭架采藥,開創農耕文明和醫藥文明。自古以來,這裏流傳著 “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的故事。
成書于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一書記載: “ 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飲。 ” 茗,即茶也。
據《山海經》、《鄖陽府志》載 “ 荊山之首景山在房縣城南 240 華里 ” 。
據《括地志》載:今湖北西北的竹山、房縣 “ 是巴蜀之境 ” ,是春秋文公十六年巴與秦、楚共同滅庸後巴國擴張所至之地。由此證明:《廣雅》書中記載的 “ 荊巴間采葉作餅 ” 的茶,產于鄂西北房縣、竹山所處的秦巴武當山區。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10_0004.jpg
賞心悅目的武當功夫茶藝提壺演技 我國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裏說: “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 ” 。唐代已是 “ 比屋皆飲 ” 家家飲茶了。
武當山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十堰市的竹山和房縣西南部山區古稱巴國之地,正是陸羽《茶經》裏所說的茶的產地巴山之地,是世界及我國茶文化的發源地、是道茶文化的發祥地。
據中國茶葉博物館前言介紹: “ 茶,自神農最初發現和利用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已吟詠了幾千年之久 ” 、 “ 中國鄂西山地(大巴山、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脈組成)是茶樹原產地 ” 。中國茶葉博物館周文棠研究館員認為:茶樹誕生於地球上,約在晚第三紀至第四紀,中國未被 50 萬年前冰川覆蓋的地區就包括鄂西山地,鄂西山地四季變化明顯,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茶葉原地產鄂西山地是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的進化結果。鄂西山地有許多野生茶樹。由此說明:武當山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屬於全國茶葉原產地,尤其是武當道茶製作工藝乃 2000 多年來道家俢性養生傳承的獨道技藝,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道家千年傳承道茶 貴在道茶養生之道 八仙觀村,地處武當山脈中段,在太子坡劍河 U 谷和狀元岩東河 U 穀,兩 U 谷相聯成一個奇特的象英文字母 “W” 型的山上,海拔在 600 至 1200 米 之間,其地深幽,聚氣藏風,冬暖夏涼,素有雲霧山村之稱,在深山峽谷、懸岩峭碧間,生長著許多天然原始的野生茶樹,自古來吸引著許多名道採茶制茶修性養生。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12_0003.jpg
武當道茶與武術表演
古代武當有神仙家、名道尹喜、尹軌、殷長生等在這裏採茶飲茶,修性養生,追求長生不老。
三國時諸葛亮武當學道、藥王孫思藐、武術泰斗陳摶、武當武術祖師張三豐、明代醫聖李時珍等在武當有許多採茶研茶、飲茶論道、修性養生的傳說。
在武當山還有許多道茶的神奇傳說,相傳玄天上帝真武祖師武當修道,玉皇大帝賜茶修性養生,得道成仙;每年 “ 三月三 ” 、 “ 九月九 ” ,武當道人要在盛大的法事活動中,用最好的道茶,舉行敬奉真武祖師品茶儀式。
唐中宗李顯皇帝被武則天貶到武當山南房陵州,途經武當山,又渴又累,飲了武當道茶,心曠神怡,賦詩贊稱武當道茶。
明代皇帝將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組織全國 20 萬能工巧匠大興武當宮觀 14 年,武當道人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由派來監修武當的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及宮廷太監,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帶回宮廷。
明代皇帝為打造弘揚武當道教音樂,由皇宮派往武當 400 宮廷樂師,他們將將武當道教音樂、武當道茶文化融為一體,成為道教樂舞,令人賞心悅目,宮廷樂師將武當道茶作為珍品帶回宮庭贈師送友。
自古以來,武當道人對道友和善男信女也是以茶禮待,盛是欣慰。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14_0002.jpg
聽武當道茶民歌 這正如《道藏》裏所言:茶味似道意。茶最早為禮據說也與道教有關,道經《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記載 :“ 老子出函谷關,令尹喜迎之於家首獻茗,此茶之始。老子曰 : 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 ” 反映出道家以茶禮待文化的悠久。
魯迅先生說 “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 ,中國的茶文化在於道茶文化。在中國的史書上有許多宮觀廟宇道人植茶制茶記載。三國名道葛玄,人稱葛仙翁,種茶有 “ 葛仙茗圃 ” 。南朝齊梁時名道陶弘景撰寫的《本草經集注》書中說 “ 苦茶,輕身換骨。 ” 唐代茶聖陸羽童年時被僧人收留,服侍師父,供奉茶水,得於茶道,後與唐代著名詩人、坤道李季蘭等眾多宮觀寺廟高僧交友收集茶道,隱於廟觀著《茶經》。
道家千年傳承道茶,貴在道茶養生之道。道家以 “ 天人和一 ” 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表達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徹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現對自然的回歸渴望 “ 道法自然 ” 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養生,追求長壽之道。古武當道人將茶道功夫作為道人必備的 “ 誦課、打坐、茶道 ” 三大功夫之一。
武當道長話道茶 修性養生長壽茶 道茶出自道人,道人傳承茶道,道茶與道人何以相緣?這得從道茶中蘊藏著多種藥用價值和道人注重養生修性談起。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16_0001.jpg
傳承武當道茶茶藝 據《武當山志》記載:武當山,亦名仙室山、太和山,方圓八百華里,風景旖旎,群峰聳峙,飛雲蕩霧,氣勢磅礴,古木參天,泉水潺潺,氣候宜人。相傳,古代道人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葉的芬芳、清心明目,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一種嗜好。隨著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煮服,時間長了,漸漸成為沸水沏茶品飲的習俗。
武當道茶,因其武當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飲此茶,心曠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氣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極,謂之太和,由此,成為名茶和貢品。
武當道茶何以成為貢品,以其獨特地理位置、我國南北兼有的氣候,有著其特殊的藥用和健身養生價值。
據史書《神農本草》記載: “ 茶葉 , 味苦寒 …… 久服安心益氣 …… 輕身耐老。 ” 《神農食經》曰 :“ 茶葉利小便 , 去痰熱 , 止渴 ,…… 茶茗久服 , 令人有力悅志。 ”
唐代陸羽《茶經》中說 “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登仙山武當采藥,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 …… 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
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福說,武當道人,對道茶妙用有其三:一是飲茶消病。茶,藥書上稱 “ 茗 ” ,俗話說,十道九醫,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藥用價值,在仙山武當,古往今來,有不少道人飲茶消病。二是飲茶養生健身。飲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在養身健身上是一個多功能的飲品。三是修身養性之用。道人打坐,講究 “ 和靜怡真 ” ,尤其是夜裏打坐,在靜坐靜修中,難免疲倦發困,這時飲茶,能提神思益,克服睡意,以及道人修身養性,飲道茶可品味人生,參破 “ 苦諦 ” ,沏杯好的道茶,飄香觀色,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妙用。
現年過古稀的武當山道醫王太科道長,研閱武當道人春夏秋冬飲道茶頗有講究:即:春天,沏茶時輔之以少許葛根、桔梗、野菊花,具有春季萬物生長,飲之有提神升陽解毒作用;夏天,沏茶時適當輔之以連翹、二花、石斛,飲之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作用;秋天氣候乾燥,沏茶時輔之生地、麥冬、沙參,飲之具有斂肺滋陰潤燥作用;冬天寒冷,沏茶時輔之枸杞、桂圓、山茱萸,飲之具有滋陰禦寒養胃作用。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18_0001.jpg
八仙茶亭的武當道茶茶藝表演 千餘年來,武當道茶之所以能夠盛名不衰,譽滿中外,貴在其品質優質。據科學測定,茶葉中存在有祛病、保健、益壽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等,還存在有無機化學成份,如微量元素鉀、銅、鐵等,共計有上百種。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不僅具有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壓上升、降低脂蛋白的作用,而且以茶多酚為主的多種有效成分能防癌。茶葉中的黃酮醇類和硒等成分具有強化微血管、降血壓、防止心肌障礙等作用。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和脂多醣類具有抑制血糖上升(抗糖尿病)的功效。有關醫學研究還表明,常飲綠茶,有益於抗衰老,延年益壽,有保健功效。
中國在唐代時由僧人將茶道傳入日本,日本人十分崇信飲茶養生。
50 年代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爆炸後,日本將蒙難者遷移到茶區居住並飲用大量優質綠茶,不僅仍然存活,而且體質良好,日本專家在對事實調查中驚奇地發現,茶是一種有希望的輻射解毒劑。
仙山武當出名茶 道茶飄香溢四海
我國素有西湖有龍井、武夷岩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四大名茶著稱。
據有關史書記載,古時植茶、制茶、飲茶在道觀寺廟風行,於是出現歷代名山大川道觀寺廟出名茶的現象。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當太和茶、紫筍貢茶等出自名山道觀寺廟。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20_0001.jpg
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山八仙觀村
武當道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由於歷史的滄桑,武當茶樹在解放前夕,除深山中野生的茶樹外,樹齡上百年的家植茶樹所剩不多,武當道茶的製作工藝則也隱藏于道人或武當山民間。
道茶何處去,香茗複又生。 1984 年,湖北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學者來八仙觀等村,通過對八仙觀村的土壤、氣候、茶葉內質等進行考察論證,認定武當名山出名茶,結合綠化美化景區,撰寫出了關於建立武當山名茶基地的報告,丹江口市決定在武當山八仙觀村等建立名茶基地。
1986 年,八仙觀村在村主任王富國帶領下墾複了荒蕪的茶園,結合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和發展旅遊觀光林業,興建茶園 1000 畝,尤其是八仙觀村的土質正如陸羽《茶經》中所說的:土壤對茶樹的生長極其重要,生有爛石的土壤為一等土壤,生有礫壤的土壤為二等土壤。據省組織的茶葉專家實地考察化驗,八仙觀村屬宜茶土壤,岩石主要是石英質岩類泥質岩類和基性岩類,分(風)化形成的土壤,多為砂壤或輕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山上雲霧繚繞,相對濕度大,發展茶葉具有比較好的生態條件。
為弘揚道茶,創名茶,王富國苦讀陸羽《茶經》,向武當道人求藝,先後向全國 20 多名著名茶葉專家拜師,考察近百家茶場,引進優質茶樹,分期分批將 20 多名年輕員工送往農業大學和茶葉研究所等學習,結合武當道茶特色,潛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八仙觀茶葉總場獨特的制茶工藝,生產出了武當系列名茶。
國際名茶 —— 武當銀劍:因 “ 武當劍 ” 得名,屬高檔禮品茶,多次榮獲國家金獎,國際名茶。幹茶樣外形扁平光滑,挺直似劍,披滿銀毫;泡之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聞之花香持久;嘗之甘甜鮮爽,回味無窮;觀其葉底勻齊明亮。武當銀劍茶:以武當武術中的武當劍為創意,外形似劍,毫毛披露,茶香持久,回味甘甜,葉底亮麗,入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該產品榮獲 1995 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8 年國際名茶。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21.jpg
武當國際旅遊節上中外遊客品飲道
著名商標 —— 武當針井:因武當山磨針井 “ 鐵棒磨成繡花針 ” 神話故事而得名,茶葉外形似針,毫毛顯露,鋒苗挺秀,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栗香持久,並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多次茶獲國家金獎,國際名茶獎。
明朝貢品 —— 武當太和茶:以武當山亦名太和山為創意,外形似龍牙形,毫毛披露,緊秀鋒苗,湯色嫩綠明亮,香氣嫩香持久,嘗之回味無窮,沖入杯中似葵花朝上,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明清時代的朝廷貢品。
知名品牌 —— 武當奇峰茶:以武當七十二峰朝金頂,群峰聳峙為創意,幹茶樣條索曲美,色澤油潤,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可口,頗具回味。
道家養生長壽茶 —— 武當道茶王:即武當太極養生功夫茶,因其工藝源于武當內家 36 功法之一的太極乾坤球功得名,是武當道教養生茶道之精華,以太上老君煉丹般的工藝持續 20 多小時特製而成,集 “ 觀音頭,武將身,菩薩心 ” 于一體,茶條曲美,色澤油潤,湯色金黃,濃豔清澈,醇厚回甘,茶香撲鼻,馥鬱持久,素有 “ 七泡有餘香 ” 之譽。具有消食化膩,抑菌抗癌,縮身健美,養生延年等獨特功效,是現代醫學保健養生之天然佳品。
與此同時,八仙觀茶葉總場在著力打造武當道茶品牌的同時,還用本地的優質藥材資源,著力研製開發了武當藥枕系列專利保健品,形成又一特色產業。
由於武當山八仙觀獨特的地理環境,科學施用有機香餅肥料, 2001 年所產道茶一次性通過歐盟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又因其武當道茶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2002 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 “ 中國道茶之鄉 ” 。
精彩的茶藝表演 古負盛名道茶香
茶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古老的中華茶藝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融匯古今茶文化的精典。 泡茶可修心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無論是俗世的 “ 柴米油鹽醬醋茶 ” ,還是雅致的 “ 琴棋書畫詩酒茶 ” 。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始終無可取代的獨特作用,觀看精彩的茶藝表演,簡直是一場美好的享受,叫人大飽眼福,令人陶醉叫絕。
武當功夫茶沏泡十八道工藝 表演 :焚香靜氣、火沸甘泉、孔雀開屏、請客酬賓、大彬沐壺、青龍入宮、高山流水、春風拂面、烏龍入海、重洗仙顏、天女散花、道法自然、再注甘露、真武巡城、三軍點兵、珠連壁合、鯉魚翻身、捧杯敬茶。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22_0001.jpg
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克利斯蒂 · 裏比執導的《聖山》 電影 攝製組慕名八仙觀村拍攝武當道茶 武當道茶表演還有其獨道之處,就是融道家 “ 天人合一 ” 、 “ 道法自然 ” 、 道家 “ 修性養生 ” 、 宗教文化 武當武術文化、宮觀道樂、道教醫藥、武當名山秀水等融為一體,其茶藝更為獨特絕妙。
隨著武當道教文化的弘揚,武當文化武術的發展,一些海內外知名人士、茶道專家、文藝、武術名家借訪武當名山或參加武當國際旅遊文化節、國際武當武術節、武當山下民歌、故事大賽等活動之際,慕名尋訪武當道茶,交流武當茶道,盛讚武當道茶。
日本八代市市長壽川宗央慕名來八仙觀茶場品茶交流茶藝後,欣然寫下: “ 八仙真神佑,養身人長青。 ”
北京大學教授俞偉超為武當道茶題字 “ 武當針井,天下好茶 ” 。
中國著名茶葉專家沈培和讚美武當名茶: “ 武當針井形態美,仙山武當道茶好。 ”
近年來,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武當山八仙觀茶葉總場代表湖北省知名品牌產品,先後赴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香港地區參加經貿洽談會和茶文化交流會,受到高度稱盛讚。
同時,武當道茶還引起了國內外電影、電視劇組的慕名取景與攝製。 2008 年先後有中央電視臺《問道武當》電視紀錄片、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克利斯蒂 · 裏比執導的《聖山》電影、中國著名導演張紀中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電視劇等慕名來八仙觀取景拍攝,宣傳武當道茶文化。
http://taoismdata.org/ts4/ts2009/clip_image023.jpg央視《問道武當》慕名八仙觀村拍攝武當道茶
武當山區還唱出了武當山八仙觀茶場道茶飄香的民歌:
“ 嫩綠芽兒似針井,婷婷玉立杯中香,呷口如飲甘露液,清心明目提神思 ”
“ 益鳥昆蟲生物多,歐盟認證有機茶,一片茶樹一叢林,百花園中茶奇香 ”
“ 仙山武當出名茶,古負盛名道茶香,請到八仙觀賞茶,捎杯香茶獻客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