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歷史(近現代道教)
鴉片戰爭使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不僅受清統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影響,呈現出較複雜的局面。軍閥混戰,地方割據,使本來派系眾多的道教進一步民間化宗派更加增多。1929年北京白雲觀所收箓的正式道教宗派就有80余個,還有許多非道非佛、亦道亦佛的民間宗教組織。道教受到外來的現代文化思想的巨大衝擊,加速了與其他各種思想的融合。但是,在我國民間,道教思想與信仰仍保留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戰爭期間,道教中有不少道徒同全國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帝、反封的鬥爭。武當山道眾掩護紅三軍,救治紅軍傷病員;江蘇茅山和廣東羅浮山的道眾積極支援新四軍、解放軍抗擊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還有不少人參加到革命隊伍中。
解放前,道教界曾成立了不少教團組織。1912年,北京白雲觀方丈陳毓坤主持成立了以全真派為主的“中央道教會”;同年秋,龍虎山62代天師張元旭在上海成立了以正一派為主的“中華民國道教總會”,旋復成立“上海正一道教公會”;1927年上海火神廟成立“中國道教總會”;1932年上海道教正一、全真兩派聯合成立“中華道教會”;1942年上海浦東欽賜仰殿成立“上海特別市浦東道教同人聯誼會”;1942年上海浦東道士又成立“上海特別市道教會”;1944年以上海白雲觀為中心成立了道教正一、全真兩派聯合的全國性道教社團。當時上海道教界最為活躍,全國各地道教界亦隨之傚法,各種各樣的道教組織紛紛興起。如瀋陽太清宮與1912年成立了“中國道教會關東總分會”,1941年西安八仙宮成立了“陜西道教會”,其他還有很多。因這些道教社團組織,大多屬宗派或地方性質,各自為政,很少聯繫。所以就總體來說,解放前的道教界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組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道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徒的信仰得到尊重和保護。宮觀中舊有的封建性法規被廢除,成立了民主管理機構,道士們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957年,經過一年的籌備,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白雲觀正式成立,岳崇岱為第一任會長。1961年,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道教全國代表會,選舉陳攖寧為會長。在陳會長的領導下,中國道教協會設立了研究室,創辦出版了《道協會刊》,開設了道教知識進修班。
“文革”中,道教同全國各行各業一樣受到極左路線的嚴重衝擊,宮觀被封閉,道教活動被停止,中國道教協會也被迫停止了工作。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實,中國道教協會也恢復了工作。1980年、1986年、1992年、1998年,先後召開了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代表會議。全國各地的主要道教宮觀也陸續恢復開放,其中21座較大的宮觀,于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宮觀。1987年創辦了《中國道教》雜誌,先後編輯出版了《道教手冊》、《道教文化叢書》、《道教大辭典》、《道教神仙畫冊》等數十種書刊。1990年,中國道教學院成立,在此之前中國道教協會曾先後舉辦了多期培訓班,為培養道教接班人作了積極的工作。1989年,中斷了樹十年的全真派傳戒活動恢復了,第一次傳戒活動在北京白雲觀舉行。王理仙道長為白雲觀方丈及戒壇律師。受戒道徒75人。1995年,中斷多年的正一派符活動在江西龍虎山恢復。同年在四川青城山舉行全真派第二次開壇傳戒,傅元天升為方丈和戒壇大律師,受戒道士546人。
目前,中國道教進入了它在近200年來最興盛的時期。全國廣大道教徒在愛國愛教的道路上,與全國人民一道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