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歷史(道教在漢代的形成-張角與太平道)
東漢靈帝年間(168—189年),河北巨鹿又有太平道的崛起。其組織者為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張角(?—184年)。張角組織的太平道,其基本思想淵源於《太平經》。此經來源與甘忠可,于吉有關。西漢成帝時(前32—前7年),方士齊人甘忠可將當時流行的黃老道與儒家讖緯學說的具體內容相結合,著作了《天官歷包元太平經》12卷,“以言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見《漢書·李尋傳》)。“赤精子”,是神仙家崇拜的仙人,所謂赤精子“下教”之道,即方士們所宣傳的可以使國家致太平的“太平”之道。當時朝廷官員如李尋、夏賀良、丁廣世、解光等均信此道。後因甘忠可、夏賀良皆以“左道亂政”先後被誅,其在野信徒轉入民間秘密傳佈。日久年深,傳經者各自闡發演繹,逐漸擴大篇幅,數量增多,到東漢順帝(126—144年)時便形成了于吉的《太平青領書》(170卷)。是時,于吉的弟子宮崇把《太平青領書》獻給漢順帝,“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藏之,其後張角頗有其書焉”(見《後漢書·楷傳》)。
是故,漢靈帝時興起的以張角為首領的太平道,便是信奉《太平青領書》的一個道派。張角是繼于吉之後的太平道傳道領袖。
張角得到《太平經》後,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再次廣泛傳播太平道。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收養弟子,手持九節杖,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教人叩頭思過,時或病癒,百姓神而事之。張角還譴弟子八人傳教于四方,十餘年間,教徒發展至數十萬之眾,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州,形成了一個影響廣泛、信徒眾多、聲勢浩大的民間宗教集團。
由於當時朝政極其腐敗,天災人禍不斷,廣大人民負擔極重,迫使人心思變,要求太平。張角順應時勢,提出周窮救急,互相幫助,反對豪家大族強取豪奪,併為人民構畫了“太平治世”的藍圖。張角便四處活動,秘密準備組織農民起義。於是,張角把太平道教徒按地區用軍事編制方法組織起來,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設“渠帥”統率。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張梁分別稱為地公、人公將軍。選定甲子年甲子日,即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在全國同時起義,並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張角率眾起義時都戴黃巾以為標誌,因此被稱為黃巾軍。黃巾軍在各地殺官吏、燒官府,攻打豪強地主之田莊,聲勢十分浩大,京城震動。後被鎮壓。
黃巾軍起義失敗後,太平道為統治者所禁止,太平道信眾中有相當部分被曹操改編為自己的精銳之旅(主要是青州兵),使得曹操的軍事實力明顯增強,政治地位大大提高;還有一部分太平道信徒後來歸入正一盟威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