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11-2 16:02:19

半月里村的故事:畲族传统婚礼

一个三百年历史的村庄
一对年轻的恋人
一个传统而又隆重的畲族婚礼
演绎着半月里的故事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有一个叫半月里的小村庄。这里生活着七十多户人家,他们都是畲族,大多数姓雷。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还有三座老宅和许多明清时期的文物。而今村子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少部分年轻人留在了村子里。雷华香是村子里的一位畲族女孩,早些年,她也曾想外出打工,可自从认识了村子里一位叫其松的小伙子以后,她便留在了这个村子里。雷华香喜欢唱畲族的山歌,她和其松婚姻的大事也是通过对歌定下的。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在采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情歌对唱。有一次,有很多小伙子都在唱歌,我发现有一个叫其松的小伙子,他的歌唱得特别好,后来我就喜欢上了他。
《采茶歌》是在畲族地区广泛传唱的劳动歌曲之一,这是畲族姑娘在山上采茶时,一见钟情的青年男女即兴编唱的歌曲。在畲族地区,男女恋爱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用对歌的形式来完成。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那一次,我在茶园里对歌,有很多女孩子都在那儿对,她的歌唱得特别好,然后我就跟她对起歌来,然后我就慢慢喜欢上了她。

半月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使得这个村庄远近闻名。几年前,其松在叔叔的帮助下收集了家族和村子里留存下来的许多文物开了个博物馆。自从有了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其松再也没有走出过这个村子,也不想着外出打工的事了,一心扑在了这里。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1998年的时候我看一张报纸,报纸里面写的是抢救畲族文化,以前这个村子曾经出过四个秀才,一个吴举人。村里面有很多文物。然后我就慢慢收集,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把这个博物馆建了起来。
博物馆里陈列着雷氏家族珍藏的传世文物370多件,其中有青瓷170多件。礼品盒、梳妆台50多件,还有100多首畲族歌谣,这些藏品吸引了许多专家和学者前来这里采风。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其松搞的这个博物馆,收集了很多的文物,如果我要嫁给他,我就和他一起保护我们畲族的这些文物,这样才能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长久传下去,我们这个村子在外面也才能有很好的名声。
雷华香和雷其松恋爱的消息很快在村里的姐妹中传开了,姐妹们都张罗着他俩举行定亲仪式。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如果我们两个同意结婚,就要先订亲。定亲的时候我们家就打糍粑。那时候大家都来帮忙,打糍粑也是为了感谢一下村里的这些人。结婚的时候他们会来帮忙的,等到结婚的时候更热闹。
这天一早,按照双方的约定,将在雷华香家举行定亲仪式。雷华香是家中的老大,弟妹外出打工,只有她留在家里帮助母亲种茶和采茶。
母亲:阿妹 做饭了,客人要来了
阿妹 客人来了 赶快去做饭
雷华香:好的好的我马上去
母亲:这个做糍粑的饭这样蒸 把泡好的米捞起来再蒸
你嫁出去以后的他们家里的厨房可能都由你来管理了
嫁去他们家你要做饭给婆婆吃
我教你蒸饭这些你都要记住
把火要烧好一点蒸的饭才好吃,会烧吗?
半月里村自古以来讲究团结、和谐。村民之间从来没发生过任何纠纷,治安也非常好,村子里几乎夜不闭户。只要一家有事家家都会帮忙。快到中午的时候,村里人都纷纷来到华香家。
打糍粑是畲族的一种习俗。畲族的许多节日都要打糍粑的。先将泡好的糯米经过木甑子蒸熟后,放到一个石槽里,用石臼反复捶打。然后再拿出来放在一个撒满面粉的簸箕上,捏好之后撒上一些芝麻面,分给大人小孩趁热吃。吃糍粑只是一种定婚的热闹形式。男女双方的父母也是想通过这种场合来向全村的人宣布两个人婚姻的约定,也向大家宣布这对青年男女将要举行婚礼的日子。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这几天,我妈妈可能要给我准备一些出嫁的东西,尤其是我的嫁妆,要去做我们出嫁时候穿的凤凰装,我们村子里有两个师傅做得特别好,准备去定做一下。

畲族的婚礼,女方的服饰很复杂。通常要穿凤凰装。凤凰装的制作一般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母亲决定早点带着华香去村里雷向佺家定制嫁衣。
(雷华香和她的母亲与裁缝对话)
我女儿要出嫁了你帮我做件衣服吧
做件什么样子的衣服
做只有一条衣领的那种,花要多一些 多少钱
结婚的衣服一套一般是1200元左右
这个呢
这样的是1100元左右
想做绣有龙的这种,三龙抢珠的那种
那种要1000元
这个花绣得多漂亮呀 要做几天
要做八天
你喜欢这个吗
做一件这个吧
这个围裙要做成什么样子
这个围裙好看 一般带凤凰和牡丹的
这个围裙真的很美大概要多少钱
大概七八百
你给我女儿量一下吧
量一下看要多长
雷向佺是村子里惟一会做凤凰装的师傅,他们家做凤凰装已经有三代人的历史。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图案居然出自男人的手。凤凰装的图案多以凤凰和牡丹为主。许多民族的嫁妆都是由女子来做,但是畲族妇女是不做针线活的。也许这就是畲族凤凰装的独特所在。
畲族女孩出嫁前,一般要经过许多程序,有做表姐,嫁女酒和迎亲婆等。“做表姐”,是在出嫁前选定一个日子,要出嫁的姑娘,舅母姑姨都要邀请她做表姐,陪客人唱歌,村子里的男歌手都可以和她对歌,如果村里没有好歌手,还可以请其他村的人代替。可是现在其他地区畲族的年轻人结婚都不一定有这样的传统习俗了。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我们这里的女孩,在出嫁以前,要到舅舅家去玩几天。这时候村子里的男青年都会来和她对歌。去玩了大约一个月之后,回来就该出嫁了。

半月里村自古就注重保存传统文化。这也许要从清代道光三年,至光绪十一年说起。短短六十年的时间,这个小村子就接连诞生了雷世儒、雷步缘等五位秀才,这在当时福宁府的畲族村中是惟一的,在全国的畲族村寨中更是罕见。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我期望我的婚礼按照我们畲族的传统习俗来办,办得热热闹闹的,为什么呢?因为里面含有我们传统的花轿、拜堂、等等都是我们畲族的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婚礼的日期也一天天临近。母亲忙于给华香准备嫁妆而顾不上家务活。日常的家务也就落在了华香的身上。华香也想借这个机会多帮母亲干一些活儿。她很担心自己出嫁以后母亲会更加辛苦。她特意给母亲储备一些过冬的柴火。

远房的一些亲戚知道华香要出嫁了,也纷纷赶来祝贺。随着婚期的临近家里的客人也会越来越多。华香茶余饭后就是陪好客人。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再过几天我要出嫁了,感觉特别热闹,我妈妈给我准备好了好多嫁装,我们这儿有些人出去多了,举行婚礼也不像以前那样传统了,我们还是要按传统的婚礼办。这些习俗丢了会很可惜的。
按照畲族的习俗,新娘出嫁前都要进行哭嫁。一般要哭上三天三夜。直到新娘的声音哭哑为止。今天是华香哭嫁的日子,邻居们都要过来听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舅母》等。如泣如诉的哭嫁歌,叙说着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哭唱的方式,表达姑娘隐藏在内心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华香也不例外。面对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仿佛有许多话需要哭诉。再有几天就要告别在娘家和父母曾经的生活了。姐妹们曾经的相处、父母的养育之恩,友情亲情,那份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都要化作歌声来哭诉。
按照约定的婚期,其松家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婚礼的热闹场面也正式拉开了序幕。迎亲的队伍一般由媒人、迎亲伯,以及搬嫁妆的赤郎组成,还有花轿一路敲敲打打来到女方家接亲。
迎亲人来到女方家的中堂,按规定男方家的五人先位于中堂。这时候女方家的主人会给男方家的迎亲人端上五碗宝塔茶,男方家的迎亲伯必须用门牙咬住一碗,双手夹住四碗分给赤郎喝,边喝边唱,这是女方家戏耍迎亲伯的开始。

晚上,女方家以酒宴请迎亲的客人,这叫落脚酒。宴席中,女方的契母们端着红曲泡的四碗水进入厅堂,摆在酒席的四个桌角上,并唱歌劝酒。当酒席进行到高潮时,契母们会将燃着的稻秆放在桌底下,浓烟熏得赤郎们睁不开眼睛,这是一个欢乐的场景,被熏得受不了的赤郎会掏出“红包银”丢进红曲碗中,契母这才把稻秆搬走。畲家的人认为,如果没有戏耍赤郎,村上的姑娘就显得没有本事。趁迎亲人不注意的时候,姑娘们还会将锅底的烟灰抹在赤郎的脸上,引来一阵阵欢笑。在华香和其松的婚礼正式举行之前,欢乐的情景就已经弥漫整个村庄,这种“涂脸”的嬉闹还将持续到深夜。
“落脚酒”后的第二天,赤郎要把嫁妆先抬回男方家,在这个过程中,女方的契母将继续为难赤郎搬嫁妆,而赤郎则用又拦又抢的办法将嫁妆搬出房外。其实双方都不是认真的,只是一种嬉闹,依旧是一个欢乐喜庆的场景。

午饭以后,当轿夫和媒人再次催新娘上轿的时候,华香才开始梳妆打扮。梳妆时,要解开她头上环状的姑娘发式,梳成已婚妇女的凤凰头。历史上往往许多姑娘要表示些许的反抗,这叫“反梳妆”。表示新娘对姑娘时代的留恋,当然也隐含着她对未来生活的朦胧憧憬。梳扎时,先把头发分为前后两部,中间放一支长约二十厘米的黑布竹卷筒,用红线扎紧往上折,把整股头发从左到右盘绕于头顶,呈螺旋状,最后形成独具一格的盘龙状高髻。华香今天正式把姑娘时期的“布妮头”改为妇女的“凤凰头”,标志着她告别了少女时代,也许她心里还有些失落。
华香的凤凰装在雷向佺师傅的精心绣制下非常漂亮。相传畲族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招他为驸马,在与三公主成亲时,帝后娘娘给三公主一顶珍贵的凤冠和一件镶有珠宝的凤衣,祝愿女儿生活吉祥如意。婚后,三公主生下三男一女,她把女儿打扮成凤凰的模样。女儿长大出嫁时,美丽的凤凰从广东凤凰山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以示祝贺。从此畲族妇女穿凤凰装一直延续到今天。
雷华香(半月里村村民 畲族):我的婚礼是不是很热闹,我自己觉得挺热闹的。
雷华香的妹妹:今天你当新娘了你是不是很激动呀是不是想快点去新郎家呀。心里面好慌,你是不是特别舍不得。
雷华香:那天哭嫁的时候就特别舍不得离开娘家。
新娘上轿前,先要向祖宗礼别。由于传说高辛帝嫁女时,三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一不拜天,二不拜地,更不能跪拜祖宗,她双脚不能踩地。这个风俗延续至今,新娘踩在米筛上向祖公点头礼别。踏米筛还有另一个含意,米筛是畲族洁净而又贵重的生活用具,新娘踏筛是表示对三公主的尊重之意。
在热烈的唢呐声中,新娘正式起轿,华香的娘家人往往会随着轿子的远去而立即关上大门,表示风水不被带走。花轿由华香未成年的弟弟陪同上路,凡是经过溪水、桥梁、宫庙,新娘都要抛撒一把五谷和一只红颜料染过的红鸡蛋,当地人叫做“过溪蛋”。
当新娘子华香快到新郎其松家的时候,其松家的两名童男童女分别提着铜锣和灯笼,另外还有四人举着火把,用唢呐开路来迎接新娘。这个时候,男方家的厅堂通常要摆上香案,还要摆上茶、酒、五果。畲族对传说中的凤凰尤为崇拜。婚礼时,正厅必须有“凤凰到此”四个大字。在礼炮声中,花轿进入大厅。隆重的拜座仪式随即开始。新娘还没有下轿之前,男方家的大姐要首先从轿中取出桂圆踩碎,表示“破邪”的意思。然后再拿出红蛋、五谷种子,安心镜,安放到厅堂的茶盘内。
这时候新郎其松由伴郎带到厅堂,先向“香火堂”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华香则不拜。以示对畲族始祖三公主的尊重。这就是畲族“男拜女不拜”的习俗。震耳的唢呐,高挂的灯笼把婚礼推向高潮。
结婚的当晚,新郎和新娘家都是宾客满堂,使全村人都沉浸在其松和华香这对新人幸福的婚礼气氛之中。婚礼的第二天,按照习俗,新娘新郎还将在迎亲伯的带领下回娘家,这叫“头转客”,经过这些复杂的程序整个婚礼才算结束。热闹而又传统的畲族婚礼结束了,半月里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村子依然是那样的古朴,依旧是那样的诗情画意。其松和华香打算把这小小的博物馆继续打理下去,夫妻俩守候着村子里的这些传统文化,也守候着他们未来的幸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月里村的故事:畲族传统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