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10-31 21:55:45

“后春晚时代”到来的三大理由

春晚最火的小品《不差钱》。
一般而言,从筹备到结束,春晚至少会被人们谈论数月,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春节文化”或者“年文化”现象。然而,牛年春晚较之往年似乎又有些不同:一方面,数据显示2009春晚收视率为历年之最。另一方面,“山寨春晚”横空出世,地方台春晚你方唱罢我登场,亦赢得不俗反响。在两极之间,一个关于“后春晚”时代的话题正在持续发酵。
考虑到小沈阳蹿红、地方春晚升温、山寨文化沧海横流等因素,2009年极有可能被后来的文化史学家看作是“后春晚元年”。
“小沈阳”亮相:央视春晚或走出本山时代
“春晚”向“后春晚”的转型第一个含义微妙的端倪发生在赵本山身上。那便是,本来应当在去年蹿红的小沈阳在迟到了一年之后,彻底引爆央视春晚舞台,成为2009年新春最大的明星。小沈阳的大红大紫,让人们坚信作为“后赵本山时代”的新一代明星,他一定能继续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欢笑声。今年央视春晚总导演郎昆评价说今年春晚最大的成功应该是伯乐赵本山的成功和黑马小沈阳的“双赢”!考虑到赵本山是一个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春晚符号,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新陈代新”,也许正是春晚走向其“后”的某种标志。
山寨文化的异军突起:“倒金字塔”模式或成主流
几乎一切正儿八经的文化产品都迅速出现一个山寨版本,这是2008年的一大文化现象。春晚也遭遇山寨化。今年一台号称“山寨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通过澳亚卫视进行了直播。虽然这台“山寨春晚”未尽如人意,没有真正体现出山寨文化的水准,但好歹它诞生了。也许,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无数网民用山寨精神,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举办了形形色色的春晚,克服了央视春晚无法让观众参与的弊病,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远景。
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指出,春晚成为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有三个基本前提:一个是大众娱乐文化的勃兴,一个是电视机的普及,还有一个是娱乐文化的金字塔结构。在春晚最为鼎盛的这些年,中国文化的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尖的部分是最精粹、最优质、最高级的部分,然后,水准逐级下降。
山寨春晚的横空出世,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对“金字塔形”文化的一大挑战。山寨文化的方兴未艾或许预示着,“倒金字塔”时代的来临。除了上述春晚本身的演变,“后春晚”还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收看春晚当作是自己过除夕的唯一方式。
地方台春晚叫板央视:出奇制胜或成另类潮流
地方电视台自办的春晚收视率超过央视,是另一个更值得重视的信号。每年春晚之后,央视都会公布收视率与满意度调查,今年央视自己公布的收视率为95%,可惜这个数据是央视自己的调查结果,是春晚播出后通过电话访问了分布在全国各地406个区县的2034个家庭,经数据加权后推算出的结果。而根据调查公司收视得出的数据,就远没有这么乐观,除东北三省和北京、河北外,其他省市区均未超过70%,而南方13个省市区更是均未超过20%,其中两广和海南最差,广东5.3%,广西2.66%,海南只有1.3%。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南,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也低于50%,只有45.64%。
据了解,分摊央视春节收视份额的是日益崛起的地方电视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加入争抢队伍,分食春节的收视率大餐,这在今年显得尤其明显。“抢时间”最急的莫过于湖南卫视,1月19日率先直播,让湖南卫视春晚成为各地卫视中的第一台春晚。大部分地方卫视春晚选择了在1月24日晚上播出,只有东方卫视、北京卫视仍选择在除夕档期与央视春晚“迎头相撞”。
央视春晚的套路,相信看了二十多年的观众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与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当家不同的是,今年地方台在节目编排和演出阵容上都有变化,力求出奇制胜。上海东方卫视今年推出的春晚带着浓郁的海派气息,近300位海内外的华人巨星和韩国红星的豪华阵容,大大超过了央视春晚。北京卫视则拉来了实力雄厚的香港无线电视台,打出了“京港携手、普天同庆”的春晚口号。地方电视台在收视率上超过央视,对中国众多地方电视台是一大鼓舞。
“后春晚”的春天:民间文化呈现空前活力
“后春晚”一个值得重视的意义是,文化结构的改变。只要春晚是唯一的一台不可不看的晚会,文化结构就必然是金字塔形的。当每一个地方都有文化的特长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多元的文化,以及提供文化发展的动力。
“后春晚”的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恢复无数人过自己年节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吊诡:你越是期盼春晚办得更加精彩,你的年节就过得越被动;你的年节过得越是被动,你就越是希望春晚精彩。其结果是,除非春晚的式微,否则你将找不到拯救自己的春晚的途径。
“后春晚”或针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成千上万沦陷在被动的过节方式中的人打捞出来,使他们变得有自己的意愿、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自己的年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后春晚时代”到来的三大理由